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去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信贷、国际监管改革(影子银行)——这三大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银监部门所面临的最现实的挑战。 进入6月,新的麻烦又来了——“短存长贷”问题,即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因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威胁,引发了银监体系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源错配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而不确定性冲击会加大错配的程度。本文基于中国典型事实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不确定性冲击作用于信贷资源配置的机制。研究发现:(1)不确定性冲击上升会影响银行对于风险的认知和判断,使得银行权衡高低生产率企业之间的风险等信贷需求方因素,导致其信贷供给行为在两类企业间存在着差异,进而使不确定性冲击产生信贷资源配置效应;(2)面对不确定性冲击,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通过结构性财政政策实施担保和救助能够有效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改善高风险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改善投融资预期,缓解信贷资源错配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赟  贺翔 《科学决策》2022,(10):95-110
企业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使得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其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以 2007-2021年沪深 A 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红皇后竞争理论考察这些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是如何作用于多市场接触并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同时引入竞争经验这个调节变量,对市场竞争的情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研究发现: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市场接触在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竞争经验在投融资期限错配与多市场接触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并弱化了多市场接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微观视角,也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冲击是外部因素传导至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深入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风险和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个体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数,探讨了银行竞争对资本流动与银行信贷间的作用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入会带来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信贷风险积累;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银行竞争这一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竞争会强化资本流入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对信贷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流入会使投向企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显著增加,对居民部门贷款则存在挤出效应;外资背景、是否上市、是否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等银行个体层面的异质性会作用于商业银行信贷对资本流动冲击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有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各渠道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提升。文章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系统地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境资本净流入规模增加会提升企业长期投资规模,从而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且跨境资本直接投资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助推力度最大;跨境资本流出规模增加会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拓展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能够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且相比之下,资本管制措施的调控作用更强;管理者短视和财务柔性是跨境资本流动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传导渠道;跨境资本流动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低杠杆企业以及处于低竞争行业、全球供应链参与度高的地区和货币收缩期的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存贷款期限匹配一直被业界人士所关注。本文从近几年的利率期限结构与存贷款期限结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再根据相关理论和现象说明其原因,进一步证明商业银行因存贷款期限错配而产生的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企业融资的视角,探究信贷配给对影子银行的影响机制。聚焦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融资方式,本文将2010年房地产“国十一条”和“国十条”出台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对房地产企业委托贷款融资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自政策颁布后,房地产企业的委托贷款融资规模和笔数显著增加,信贷配给催生了企业的影子银行融资需求,导致影子银行扩张。从贷款特征来看,自政策颁布后,房地产企业借入更多高利率、短期限的委托贷款;从资金来源来看,委托贷款的资金提供方呈现出由房地产业内部向其他行业转移的趋势;从企业所有制来看,不同所有制的房地产企业影子银行融资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国有企业对信贷配给冲击的反应更为迅速。本文聚焦微观企业融资活动,以信贷配给解释影子银行的扩张,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又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贷寻租一直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疑难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寻租现状,从银行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银行监管机构在寻租问题治理过程中与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三方博弈过程,找出信贷寻租问题治理的症结,提出实用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银行金融中介角度、资源配置及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相互关系的视角,检验了中国以银行金融中介和企业为主体的信贷市场发展对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有:(1)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中小银行发展、加强金融内外竞争将提高银行金融中介运营效率;(2)要不断推动国企深层次股份制市场化改革,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3)政府适度发挥对金融中介及信贷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将有利于完善市场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企业短借长投行为入手,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和“大而不倒”幻觉构建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企业集团这种独特组织形式如何影响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并使用2003-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政策驱动的工具变量回归和基于企业集团状态变更的事件研究进一步识别了企业集团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的因果影响。其次,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就集团层面而言,扩张规模越大,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就越显著;在成员公司层面,这种影响对大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低治理水平企业更加显著。最后,我们从风险视角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指出“大而不倒”幻觉可能来源于只看到短期风险下降而忽视了长期风险累积,并且短借长投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1.
银行存贷款期限匹配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构造银行存贷款总额测度指标和加权指标,结合存贷款监管警戒值,并分析了国内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变化状况.运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分析了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显性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次为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2.
林石 《新财经》2012,(12):39-41
信托作为影子银行的一种,金融监管高层早有担忧。中行董事长肖钢表示,银行发行“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相似文献   

13.
银行信贷集中模型表明银行具有扩大房地产信贷的动力,但银行的乐观主义以及对嵌在无追索权的抵押贷款中的看涨期权的低估.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并超过基础价格。房地产价格波动导致银行脆弱性加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信心危机和“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信贷扩张带来很大风险。我国的经验也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信贷的支持,这种共生性导致银行风险的积聚。我国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已经凸现房地产不良贷款加快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受自身规模较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引导,加大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力度,完善多层次、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征信系统,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增加中小企业融资供给。  相似文献   

15.
年初以来,朝阳市工商银行努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贯彻省行提出的调整结构的经营策略,适时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不仅在同业贷款领域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有效地优化了自身信贷结构,而且也找到了银行经营与地方经济双重效益增长点。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找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把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造福社会、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不断调整现有的信贷结构,既是竞争的需要,客观的逼迫,也是策略的选择和长远的思考。从竞争的需要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银行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银行”格局的形成,专…  相似文献   

16.
<正> 马珍在来稿中认为,在目前许多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调整信贷结构有许多难点:(1)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2)企业租赁、承包机制不完善,资金占用不合理;(3)价格体系不合理,信贷结构的优化标准难以确定;(4)社会总供求矛盾没有根本缓解,基建规模过大,物价上涨过快形成的生产基金向消费基金的不合理转化;(5)对财政企业的硬约束和银行软约束不协调,造成财政挤银行;(6)中央银行宏观调节手段不力;(7)银行尚未企业化经营,“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削弱了银行的职能;(8)专业银行间的不适度竞争;(9)目前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难以应付优化结构的重任。对这些交织在一起的难点应认真研完,逐步改进,才能优化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17.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是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此,有人从企业方面、银行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找原因,也有的人从历史上、从体制上找原因,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也确实是改善信贷资产质量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我认为现在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是信贷员工的素质问题。不管银行信贷牵涉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少方面,但其贷款的投放毕竟是通过银行信贷员工一笔一笔地发放出去的。因此,我认为,改善信贷资产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信贷员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周凡 《科学决策》2023,(7):51-67
采用中国地级城市2002-2022年面板数据和上市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城市直接融资比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城市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2)提高城市直接融资比重通过降低企业“短债长投”水平提升企业价值;(3)对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提高城市直接融资比重能够更显著地改善企业融资行为,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果为从区域金融结构角度理解企业融资行为与价值提升提供了微观证据;为企业降杠杆的有效环境提供了实证证据;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转变企业经营行为,从而促进企业长期价值增值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去年还是企业跟在银行屁股后面要借款,今年,银行却追着企业放贷,借款难变成了放贷难,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贷负责人朱先生这样无奈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信贷增长一直处于忽高忽低的情况,经过6月新增贷款快速增长之后,7月份又掉下来了,这很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债性合约与股性合约的分工与融合。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与贷款者形成债性合约,促成了学生融资的实现。然而,强风险特征与长周期特征与银行的“三性原则”相悖。资产证券化是解决相悖缺陷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证券化使得债性合约的持有主体发生转换,长周期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证券化的小额特征与合格投资人要求,使得风险得以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适度的规避。但是,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风险转移的特征,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证券化制度可能会纵容银行发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