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改革》2023,(3):121-132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对数字化认同感不足、人力人才资源短缺、乡村产业数字化有待完善以及数字技术区域推进不平衡等,需要通过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民数字化参与能力、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产业以及开辟城乡区域合作道路等路径来更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逐步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潜在动力。在数字技术赋能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电商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创造就业创业理财机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理论上讲,数字技术赋能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协同效应、匹配效应和正外部效应的发挥,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促进了资源要素的传播共享。然而,数字技术赋能农民增收也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与网络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较为有限、数字人才缺乏与农民数字技能不足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民增收,应不断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蓬勃发展,加快人才引进和数字技能普及,让数字技术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提高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发挥两者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化改革。当前,国内部分省市针对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如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支持薄弱、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保障机制待完善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视角,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健康融合发展,建议从政策扶持、财政投入、人才支撑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6.
张霞 《科技和产业》2020,20(12):85-89
推进城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是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使农民增收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之下,为推动北京市延庆区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分析该区都市现代农业新时期发展路径。以延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布局、农产品结构特点和产业融合程度,剖析延庆区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通过统筹利用资源优势、鼓励培养新型农民、丰富产业融合发展内涵,推动延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过程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都市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心城市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方向,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新动能,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共生理论为依据,从"成都—西控区"共生系统入手,探讨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互利共生的作用机制,总结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研究发现: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和带动农村经济以及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卓有成效,有利地推动了乡村振兴,但是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产融合形态单一、城乡要素流动受阻等难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产业绿色化、农产品品牌化、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主体培育、健全长效机制等促进中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无锡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浪潮,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等深度融合,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文章在调研各区(县)、特色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分析无锡数字技术优势、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典型案例及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互拓产业飞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引进培养人才等无锡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然而,数字化应用在农村高质量发展中仍面临着政策、技术、人才、资金、文化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基于此,文章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3个方面,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下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实现路径,旨在为其在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绍荣  任赞杰 《改革》2022,(12):102-118
基于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利用E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乡村数字化水平,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就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拓展性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乡村数字化对其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主要通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随着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增强。因此,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培育乡村数字人才,以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聚焦数字乡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旨在厘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从财富创造效应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培育智慧农民等角度促进农村财富积累,起到了“做大蛋糕”的作用。从普惠共享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效应、资源普惠效应和网络共享效应助力农村的普惠共享,起到了“分好蛋糕”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财富创造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鸿沟依然突出、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效应较弱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数字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嘉兴统筹推动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需乘势而上开启数字乡村的新篇章嘉兴是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之地,是全国首批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以及全省全面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了解嘉兴数字赋能乡村的基础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嘉兴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栓成 《东北之窗》2023,(10):44-4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工作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有助于农村中不同产业之间实现良好互动,从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我国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无锡阳山水蜜桃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积极探索,形成“1个中心+3条主线+N个系统”的战略布局,但仍面临着数字技术开发力度不足、数字化生产要素资源相对缺乏、数字治理整体水平不高等现实制约。文章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科技创新应用、政策资金扶持、人才队伍培育等优化路径探讨,为研究数字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欣 《老区建设》2024,(1):54-61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等方面。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乡土实际,推动农村教育理念现代化;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进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加快乡村教育政策资源投入,筑牢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石。  相似文献   

16.
张卫 《中国西部》2023,(4):116-124
数字经济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文章基于政策演变分析与文本挖掘,梳理了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探究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数字治理体系四个方面,形成“四位一体”动力机制,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国全面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近日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浙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发地和发展高地,十多年来沿着"数字浙江"战略部署,对数字经济推动全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数字经济渗透乡村,有利于促成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循环流动、绿色产能革新、提升乡村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乡村文化底蕴、提高政策效率等。然而,乡村数字化发展也受到先天资源不足、文化基础薄弱、政务信息交流不通畅等因素影响。对此,要控制好数字经济与振兴举措相结合的方向与力度,从强化乡村产业数字结构、加强数据应用人才培养、构建政府数字治理模式、健全城乡数字发展体制着手,走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斌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3):96-101
零售在供需对接上起主导作用,零售数字化创新驱使零售与制造重构联动机制。分析指出现阶段零售数字化在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过程中存在零售数字化转型不充分、零售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制造业生产流程重组困难、异质性资源融合创生不足等制约。从零售理念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零售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制造业构建C2M敏捷模式到零售-制造的异质性资源融合创生,提出零售数字化创新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实现路径,通过充分发挥零售主导作用,拉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关联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与促进包容性创新,为城乡要素流动提供强大动力,在城乡发展领域呈现出明显的数字红利,但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等领域仍存在要素流通不畅的部分障碍。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进一步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农业新零钱经济、乡村知识型新零工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未来要构建激励新经济形态的政策环境,推进农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场景开发+平台建设”的技术创新,培育乡村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扎实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