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蒙林 《农村经济》2013,(1):104-108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和基本条件之一。辨清"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研究"三农"问题的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出发,揭示了"三农"问题的实质,提出了统筹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给出了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进行制度设计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践中做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发展合作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等重要思想,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技水平,为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并影响着城乡社会规范二元格局,城乡一体化会引起城乡间不同社会规范的冲突与不适。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理论,分析梳理我国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探索城乡社会规范发展演变的逻辑规律,为实现城乡间社会规范由冲突走向融合提供路径指引,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事关民生,其法治思想是对农业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基础和保障。“三农”法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际为现实基础。总体上包括打赢脱贫攻坚、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农村法治保障和加强党对“三农”的领导等核心内容。未来“三农”法治思想发展仍应坚持科学思想加以推进、结合中国实际和借鉴国际经验寻求新的发展和注重“三农”各项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含着许多相互交织、缠绕与影响的子问题,需要对这诸多问题理出清晰的逻辑主线:农民问题是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农村问题次之,农业问题更次之。在我国的历史循环中,当面对累积的“三农”矛盾时,  相似文献   

6.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突破了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农村经济结构。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农村的改革始终是按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展开的。小平同志善于农业的论述十分丰富,认真研读和邻会他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农业经济思想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正如中共十五届三中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善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最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的困境与“三农”问题的逻辑——江苏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研究认为,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必须放在宏观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考虑,不能与"农业问题"混为一谈;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增加人力资本,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稳定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广东“三农”的工作成就.并对“十二五”时期“三农”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三农”形势与“三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农"形势与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形势非常好.搞"三农"的同志都不愿意用"非常"两个字,不愿意讲得太满,但是目前"三农"形势确实是非常好.  相似文献   

11.
李周 《中国改革》2003,(8):20-21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算,下同)中,农村各部门创造的比重为49.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所占比重为14.5%,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3.1%,上升0.1个百分点;农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1.5%,下降0.2个百分点。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村部门贡献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会计》2011,(7):62-62
【1927年——1949年时期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万岁” ·“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在下一阶段产业调整过程中,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四大抓手,即:(1)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2)改革现行公共财政制度;(3)促进农村市场发展;(4)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构成了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研究分析新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思想方法。现仅围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四论”谈一点学习体会。一、农业基础论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立足于国情,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做了全面精辟的分析。首先,深刻阐述了农业是基本生存的基础。他指出,“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他还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农业经济》2023,(1):93-9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预算投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强化财政专项债券作用,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强力支撑了“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要从我国农业基础尚不稳固的现实国情出发,围绕完善财政政策设计、聚焦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与金融联动几方面持续加力。  相似文献   

18.
粮食部门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连,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应有新的作为。当前粮食部门担当起为“三农”服务的基本载体的重任,要形成并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红 《山西农经》2020,(8):24-24,26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基础论,阐述了农村观和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农”思想对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以推进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05,(3):4-5
中国将实施“三奖一补”着手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护耕地”仍是今年工作之首,两会代表的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