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米饭,还有佛手瓜炒肉,番茄青椒炒鸡蛋和炒豆芽…… 这是60岁的藏族老人卓玛拉毛4月23日的午饭,也是地震以来她吃到的第一顿米饭和菜。  相似文献   

2.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3,(11):4-5
@环球时报 【母爱!怎样的形容词都不够!】27岁儿子身患尿毒症,54岁母亲原本仅40公斤重,为捐肾,每天吃五六顿饭,专吃肉、鸡蛋,吃肥肉吃到吐。一年后,体重增至52.5公斤的她终于达到捐肾最低体重标准以上。虽然儿子一直反对母亲捐肾,但母亲说:"儿子,  相似文献   

3.
杜杰 《新西部(上)》2007,(1X):172-172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 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  相似文献   

4.
早餐,吃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为身体提供全天所需80%的能量,是一天活力的开始。早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是一顿早饭,南方人讲究精致氛围,北方人更注重舒服自在,母亲的早餐是浓浓爱的记忆。早餐吃什么?看你了。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当幼儿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表现很差,别的孩子上课至少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他连一分钟都坐不住。”母亲没有失望,她将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10,(9):58-59
一位商人的儿子从学校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道。“一斤黄糖呢?”商人又问。  相似文献   

7.
除夕     
《走向世界》2015,(9):13
除夕晚上,按老习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二十九,烟台人家里就得开始包饺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这两顿的饺子比较特别,要随机包进硬币、糖果、年糕、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小孩子吃到年糕会长个儿,吃到糖果则预示着甜甜蜜蜜。大家吃吃笑笑,小孩们更是小为吃饺子,就是相互攀比谁吃出的吉祥物多。  相似文献   

8.
一盆洗脚水     
一对年轻夫妻因为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前一天晚上,丈夫回到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说离婚已成定局。睡觉的时间到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拦住,说:“等一下,我试试水温!”接着,父亲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感觉温度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放进水里。儿子突然想起,自打懂事起,他就发现每次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让母亲先洗。父亲的体贴和谦让使他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更未闹过…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们今天不象井冈山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井冈山访问时反复强调的。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有一个失偶多年的母亲.为儿子陪读了9年,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第一次考研失败了,儿子为了母亲再考;第二次考研又失败了,儿子还想为了母亲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他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刀子误刺母亲,险些要了母亲51岁的性命。  相似文献   

11.
四胞胎7岁了     
2000年2月6日,济南市第一机床厂职工孙建民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亲戚、邻居纷纷走上门来,共祝他们的四胞胎儿子7周岁生日。7年来,每到这一天,母亲孙立新的心情都异常复杂。7年前,她怀孕9周时,医生告知她怀了四胞胎。这消息让她又喜又忧。随着身体一天天变笨、变重,她彻底地明白了。不堪重负”的确切含义。但在4个男孩都顺利  相似文献   

12.
清太平军在清成丰三年(1853年)6月攻占安徽安庆时,朱志大的母亲就带着三个儿子为躲“长毛”之乱,从皖南泾县逃到湖南洪江。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10,(5):60-61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却无法享受节日的快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童工  相似文献   

14.
正当“康师傅”、“大总统”、“万士发”……各种方便面大战愈演烈的时候,一种卫生方便、富含营养的软罐头方便米饭——“食维世”牌方便米饭悄然进入市场。这一市场空缺的食品刚一露面,便受到消费者,特别是出差、旅游者、出租汽车司机等快餐族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拔了拔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6.
陈真 《中国高新区》2010,(6):114-114
春风习习,阳光暖暖,而我的心情也如这早春一样明媚。就在去年,比共和国年轻15岁的我,在祖国母亲60华诞之时,荣耀地收获了一顶光环,头上的青发一半儿散发出熠熠银光。儿子调侃着:“看你这形态,真有点神仙风采,鹤发童颜呀!”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今年过年最快乐的事,对哈尔滨市张女士上初中三年级的儿子来说,就是回到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的母亲家乡滑冰了。“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可以每年冬天在学校的冰场滑冰了,而我的儿子,竟然到现在才知道滑冰是怎么回事。”张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今年过年最快乐的事,对哈尔滨市张女士上初中三年级的儿子来说,就是回到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的母亲家乡滑冰了。“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可以每年冬天在学校的冰场滑冰了,而我的儿子,竟然到现在才知道滑冰是怎么回事。”张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9.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生养他的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自己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相似文献   

20.
让母亲享福     
目睹街头一对母子,四五岁的儿子奶声细气地说:“我长大一定让妈享福。”年轻的母亲听后脸上绽开了幸福的微笑,我感动不已c我不知是否世上每个儿女在孩童时都曾有过让母亲享福的壮语豪言,更不可知这位母亲将来能否享得儿子力所能及的福,但我的内心真正有了种酸酸的愧疚——当年对母亲相同的允诺至今仍只是桩难偿的心愿。儿时我体质差,脾胃弱,逢瓜果飘香季节,我常常在田间地头垂涎,耐不住诱惑,囫囵吃些半生不熟的烂桃、酸杏、白瓤的西瓜,图一时尽享口福,全然顾不了躲不过的腹泄或是便秘,和给母亲惹下的几多烦恼。一次我吃了些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