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2):10-11
[美国《电子商务时报》5月13日]展望未来美中经济关系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美日贸易史。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购买“日本制造”时,买的很可能是劣质品。然而到了70年代,日本已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一部分最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是从日本进口的。当面对中国竞争时,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启示:不应坐等中国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
赵庄 《辽宁经济》2003,(6):13-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几经坎坷、曲折发展。入世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强烈社会需求和同家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逐步清晰有力,中国汽车工业积聚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形成超高速发展的态势。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总量迅速扩张,世界各大汽车工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与中同汽车厂商合作,加快了中困汽车工业国际化的步伐。这些又反过来刺激了中国汽车工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召开和“两会”后新一届政府的产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汽车工业全而快速发展的时机成熟,机遇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22):14-15
“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是全球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制造的多数产品都已是全球合作。“中国制造”正追求和世界上其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4.
汽车后消费指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消费,包括维修、保养、零部件、美容、改装和油品服务等诸多产业。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09,(12):58-58
10月20日,今年中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下线,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40%左右。中国成为今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直在努力成为汽车强国,这一梦就是几十年。期间我们走过的弯弯曲曲的道路不计其数,但毕竟梦一直延续着……如今,我国的汽车工业业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我们似乎离梦想的实现很接近,然而,二十多年的合资之路,我们并未成功地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我们似乎离梦又远了些。  相似文献   

7.
以入世为契机,"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影响日益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节国内市场农产品供求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中国制造因世界而存在,必须为发展全球市场创造条件,开拓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9.
龙永图曾说: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以千千万万个华人为载体,让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确,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而中国要做世界文化大国,就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年了,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直到金融危机汹汹而来,海外那些“中国制造”的传统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购买力就大幅萎缩了。国内一些往日出口贸易红红火火的企业顿时失去了市场,纷纷停产、关门。这是金融危机给我们上的一课——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绝不可过度依赖出口。“扩大内需”成了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一些企业、部门也认识到发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于是,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广阔的机遇之地,其价值也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和欧盟的高失业率下,贸易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地成为最大受害者。随着“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的萎缩,国内鞋企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伙伴——东盟,希望通过转移市场规避当前欧美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靳茂 《中国经贸》2008,(4):35-35
进入2008年,如何评价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成为行业内外的热门话题。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对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形势分析,“十一五”时期,产销规模增长仍是行业发展的主流,继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将超过850万辆:2008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或接近1000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市场需求增大,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储蓄继续维持高水平,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将面临贸易摩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各阶层差距扩大等矛盾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市场需求增大,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储蓄继续维持高水平,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将面临贸易摩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各阶层差距扩大等矛盾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