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伟奇 《价格月刊》2003,(10):41-42
在大陆法系,不可抗力是合同当事人得以免除其不履行责任的最主要的法定条件.合同当事人不得因为自己有意识的行为而免责,因此不可抗力必定是独立于该方当事人意志之外的情况,对该方当事人来讲应该是属于"事件".但它可以是自然事件,如地震、海啸等;也可以是人为事件,如战争等.但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是不可抗力,必须满足不可抗力的要件才行."非典"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法律事实.此次"非典"并不是由人有意识的活动而引起的,它是一种新产生的传染病,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极为有限,因此,无论是"非典"疫情的发生还是具体个人患上"非典",都应属于"事件".  相似文献   

2.
<正> 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由于用语不规范,而引起的经济纠纷大量涌现,原因在于: 表述合同性质的用语不规范。合同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不同,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也不同。如"购销合同"与"代销合同",前者双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一经验货,买方承担风险责任;而后者的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代销期间,物权并不发生转移,相应地风险责任也不转移。有的企业在订立合同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以来,仲裁当事人的确定标准基本上遵循"字面签署标准",该标准在大部分合同关系中,即仲裁协议签字人和仲裁当事人一致的情况下被适用固然没有问题。但实务中,特别是贸易领域,有一些合同,仲裁当事人和签字人并不相同,在这类合同关系中如果对"字面签署标准"僵硬适用,则对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利益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4.
<正> 去年,我们厂与蒙古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由我厂为他们生产一批农机配件。可是当我们按照合同约定的规格和数量生产出产品之后,对方由于法定代表人变动,新任经理以"谁签的合同谁负责"为理由,终止合同的履行,不认购我们的产品。请问,他们这样做合法吗?律师点评: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  相似文献   

5.
《商》2014,(1):286-287
<正>一、问题的提出:合同无效的基本法律适用。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合同一旦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拘束力。凡不满足生效要件的意思表示,即便当事人已经达成合意,也不能产生合同上的法律效力。①合同效力的有无,对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有极大影响。合同无效这种法律现象通常表现为已经在当事人之间成立的合同,因为具体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从大陆法系上看,人们常常在"法律行为无效"的前提下讨论合同无效的原因和现状。在该前提下可合同无效是对合同相对人意思表示的  相似文献   

6.
拖欠农民工工资,归根到底,是未能很好的履行劳务合同所造成的。从法律角度来看,即在雇佣关系合同履行过程中雇主方没有很好的遵从诚实信用原则。一份合同是否能很好的履行,关键在于合同订立阶段双方当事人是否本着诚实信用的态度,合同履行阶段双方当事人是否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而合同履行乃是合同目的实现的重要手段,可以视同为整个合同活动的灵魂部分。由此本文就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适用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7.
《商》2015,(14)
电子商务合同也叫做"电子合同",它是商事活动中交易当事人采用电子手段订立或履行的合同。电子合同没有脱离合同的概念而存在,传统合同法的许多理论对电子合同依旧适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合同成立与履行主要是通过电子手段完成的,使得其生效要件与传统合同略有不同。本文主要分析电子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和内容要件,以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各国立法、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评为法学上的重要发现。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发生在双方缔约过程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这一责任承担方式而不是表现为具体的契约,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又被称为一种"先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因诚实信用原则所必须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是法律保证缔约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不受他人侵害,将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融汇其中的特殊义务。缔约当事人在履行缔约过程中应着重尊重诚实信用原则,在交易上尽必要之注意,相互协作、相互照顾、相互保护等等义务,从而使合同善意的得到成立,生效直至被履行,实现对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通过对某乡法庭近两年审结的经济纠纷案的调查,发现农民在合同用语上不够规范,结果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现将其按类列出以示警戒。1、表述合同性质的用语不准确。如"代销合同"与"购销合同",前者双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代销期间物权不发生转移,而后者双方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一经验货,买方承担风险责任。2、履行期限用语不严格。一些农民在合同中往往有类似"货到三个月付款"的约定。是三个月内、整月、还是三个月后付款呢?还有"月底发货"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3)
电子商务合同又叫做"电子合同",是指商事活动中交易当事人采用电子的手段订立或履行的合同。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合同越来越普及,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本文将浅析其涵义和特征,以期对我们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2.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峰 《大经贸》2001,(8):90-91
2000年底,由美国中国商会、美国太平洋开发集团、美国零售连锁企业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联盟等联合组织的美国采购团,开始了在华的第一轮采购.按照规划,从当年12月份开始,美国将派遣采购团每月来华采购一次,预计年采购额将高达4亿美元.大采购的第一站选在了美方认为国际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北京地区,计划中的采购金额为4000万美元.而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首轮采购以无果告终.分析造成这一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企业的电子贸易化程度太低,无法与美方习惯采用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贸易操作方式配合协作,因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商务沟通和运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现顾客的芳心已越来越难打动,顾客的购买已越来越精明了。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准确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及中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力图从理论上探讨“新技术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进而深刻地认识基于WTO规则下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实质和特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其措施,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及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