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柯 《中国企业家》2006,(12):101-101
印度企业的全球化准备比中国企业更充分,而中国企业规模大,又有国内宠大市场的支撑,能够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在波士顿公司挑选出的RDE百强企业中,中印两国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百强更多的是国有企业,而印度上榜企业中只有一家是政府控股, 并且所有印度百强企业都是上市公司,都有外国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这些差异意味着什么?哪个国家的企业更具全球化竞争力?在这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居后的中国民营企业该如何赶上?本刊记者近日  相似文献   

2.
童刚 《企业活力》2001,(11):56-59
作为中央党校中青班国有经济课题组的成员,也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今年暑期,在中央党校培训部的统一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对浙江一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调研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平时与国有企业接触较多,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相对比较熟悉,但对民营企业却知之甚少,可以说是基本不了解.通过这次调研,比较深层次地了解了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经验,看到了民营企业的不少亮点,受到了一些启发,经过分析对比国有企业存在的某些缺陷,又似乎看到了解决国企难题的希望所在.那么,作为国有企业应该向民营企业学习什么呢?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一种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新的会计评价方法,对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12年间,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缴付率有微幅起伏但基本保持稳定,未发生严重和大面积拖欠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这三类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缴付率存在差异。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缴付率均高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缴付率的差异化程度要高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孙嗣 《中国审计》2007,(4):57-60
如今,中国的经济正稳步发展,这其中不仅有国有经济的功劳,私营经济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在企业中,国有企业的问题日益突出,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同样不能忽视。面对民营企业风险,我们该怎么办?本文中。笔者通过走访的形式对仪征市乡镇地区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当今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根据这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对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框架中如何规避和治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现状及其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 民营企业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划分企业类型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具体地说,我国目前所说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形式,包括国有私营、集体私营、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私有私营等类型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大的一块(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可以考虑把外资企业单列出来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6.
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融合成为影响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的企业文化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文化的特征识别,剖析二者融合后企业文化存在的关键问题,识别出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影响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要素为文化特质、领导行为与员工行为.并以东方希望集团为案例,通过对东方希望集团并购莲威石化后产生的一系列企业文化冲突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要素对企业文化融合的作用机理,为提升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文化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每年投入数千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通过国有银行调配巨大资金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但遗憾的是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差强人意,创新效率低下,资金浪费严重。通过利用2001-2001-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数据,研究国有资金和民间资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创新效率差异。研究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国有资金在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远低于民间资金,而在民营企业则相差不大;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民间资金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都远远高于国有资金,国有资金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稳增长、促就业、促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不在于给予其多少优惠和补贴,关键在于落实“竞争中性”。那么,下一步如何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又如何通过健全发展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共同的、可预期的成长环境?本期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曹忠义 《活力》2013,(4):210-21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这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个概念,也是像中国铁通这样的国有企业、抑或像华为等立足于世界强手之林的民营企业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和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文化》2022,(2):31-33
<正>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构建了民族产业阵营,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薪酬激励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之一,薪酬激励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文章分析了薪酬体系的构成,探讨薪酬设计的概念和内涵,从而论述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男人女相,福气。但过犹不及。融合搞不好,把企业做成四不像,一旦经济周期的低谷来临,灭顶之灾也就会接踵而至近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国有企业越来越像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越来越像国有企业;做金融的开始搞实业,搞实业的开始做金融。三十年来界定中国企业性质的基本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如果请相面的先生仔细审视一番,他很可能会给中国企业群像下一个"男人女相"的考语。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目前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障碍和困难。专家认为,政府以前只追求单赢,现在必须得讲求双赢了。政府应有平等心态,既要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要让民营企业能够发展。作为进入民营企业的原国有企业职工也应以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改革,努力适应国企身份的转变,在民营企业中,了解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及企业文化,争取早日融入新的企业中。  相似文献   

14.
计中,我们发现一些国有企业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理由,以企业经济效益差、安排分流下岗职工为借口,通过集资入股方式,在企业内部以领导干部为核心,创办民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国有企业创办"民营企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许多问题6一、国有企业领导一身两职,既是国有企业同时又是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公司职工也同时具有了双重身份,从而产生了特殊的民营企业,客观上使得民营企业依附国有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由于主体身份的双重性及经济利益的根本不同,必然影响国有企业领导的决策行为,同…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以后怎么办?这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最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民营企业家——劲牌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少勋,他对企业不是“一改了之”,而是创造了“三做、三不做”的可贵经验,用企业高速发展的铁的事实较好地回答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这个重大问题。吴少勋究竟特殊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王挺 《企业文明》2015,(4):39-40
众所周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美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0年,为什么同样为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就那么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两点:管理和营销。这两方面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有协调发力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我国民营企业家在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一头儿偏”。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分注重外部营销——做市场、拉人脉、走关系、做网络,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客户”身上,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尽善 《经济界》2005,(5):14-17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当前,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拟通过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情况的考察调研,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和思考。一、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目前,国有经济仍占很大比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末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41,481.2亿元,国有…  相似文献   

18.
彭玲桃  吴瑕  汪玲 《企业导报》2011,(17):71-72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经营方式走向多元化和集团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如何加强对子公司的有效管控、如何使企业各部门、各下属企业之间能相互协调有效运行?这些都成为民营企业绕不过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预算管理的实行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国有企业,其竞争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国有企业走进国际舞台的同时,"做大"容易"做强"难,成为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局。如何在跨国企业群雄并起的时代赢得中国企业应有的席位?同时背负着振兴民族工业重任和计划经济历史包袱的国有企业,在苦苦找寻制胜之道。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国有企业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创新与探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是我国除国有企业外的又一经济大体系,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的经济开发飞速的发展着,这一支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力量正在快速的推动我国向发达国家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在经营素质方面也不输国家企业。当前,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已经追赶上国有企业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国有企业,以及成为我国不可缺失的一支经济保障团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兴起,也是对民营企业又一大挑战。传统的民营企业都是单一化的投资方向,民营企业对多元化的投资方向也要慎重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