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涵义均在不断拓展,形成的共同交集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包容性发展等。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通过环境金融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十二五"时期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新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加迫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环境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方式,将发挥关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县级央行打造"三大品牌",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发展 1.打造金融生态品牌.作为县级央行,是人民银行的最基层单位,是央行系统的"神经末梢",既要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又要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前,一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诚信意识淡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要改变这一状况,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制定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和诚信企业评级活动,建立诚信金融新秩序,依法惩治影响金融生态工环境建设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贫困的影响,并运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和减贫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低保制度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农民市民化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低保制度会促进劳动供给;农村低保支出对农村的减贫效果较差,产生"负向激励效应",虽然能够缩小农村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减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才是减贫的主要动因。农村低保制度要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需求与供给"两不足"的现象,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有必要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在国家宏观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普惠金融发展也步入新阶段,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政府监管错位、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均阻碍了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或发展。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现状、剖析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信用及产权制度四个维度对普惠金融的运行障碍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的运行原则提出相关改革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突破运行障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基层央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肩负着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等基本职能。近年来,人民银行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防范信贷资金风险的总体要求,又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寓央行服务于管理之中。基层央行的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话语权、在辖内金融系统中的权威,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14,(7)
正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反差及产生原因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存在反差。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其发展又受制于金融支持不足。农民建房和发展新产业贷款难、取得资金难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中又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却不能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供给。江西全省存款刚突破两万亿元,其中40%左右即8000多亿元来自于县以下,但真正用到农村的贷款,只有4000亿元左右。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外流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2013农村移动支付论坛指出,“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为创造性地丰富包容性金融体系、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手段”。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移动支付能够弥补金融空白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的不足,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可以负担的现代金融服务,有助于缓解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服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有助于消除城乡金融不平等的现象,促进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从农村地区资源禀赋和农村支付服务体制发育程度,即包容性增长视角出发,对吉林地区农村移动支付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以探寻优化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理应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但在现实中,中国金融供给存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双重问题:货币宽松而资金紧张,低效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供给未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金融资源存在"脱实向虚"、"体内循环"现象。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金融供给现存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供需失衡的成因,引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思路,从金融环境、市场以及金融结构的角度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发性普惠金融建立在不同层次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基础之上。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每一次分工形式的变化,都带来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分工促进规模农业发展以及金融影响劳动分工的思想能够成为开发性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将普惠金融纳入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的劳动分工范畴,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建立新型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为欠发达地区、欠发达产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是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开发性普惠金融的比较优势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兴旺,从根本上改善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缓解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变化巨大,银行监管职能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农村信用社也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这对县域金融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亟待重建。本文分析了基层央行及县域金融机构在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中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央行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各负其责、立足自身实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设区域金融服务新格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变化巨大,银行监管职能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农村信用社也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这对县域金融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亟待重建.本文分析了基层央行及县域金融机构在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中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央行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各负其责、立足自身实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设区域金融服务新格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对金融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依靠金融供给侧条件的约束来实现的,因此,金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有些问题属金融供给侧的原因,有些系金融需求侧不足造成.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奔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将金融需求管理置身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布局下,紧扣经济双循环目标实现主题,对金融需求管理由被动式转化为主动式管理,对金融需求进行平台化、线上化、综合化管理,着力解决金融需求中的难题,以此来提高有效的金融需求,实现有序的金融需求,保持有度的金融需求,从而推动金融供需双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一洪 《银行家》2021,(3):68-70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城商行作为银行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通过积极增加或优化有效金融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快从以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带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向以技术要素、制度要素驱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转变,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的关键,而金融支持是农村城镇化的助推器。目前,农村金融供给型和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不足以支持农村城镇化大规模融资,金融支持效率低下。创新信托产品、完善市政债是解决城镇化的方法,同时央行应加强宏观引导,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补偿机制,指引金融机构重视城镇化中金融的作用,更广范地支持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就业,提高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县域金融体系已构建完成,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网点设置不足、分布不均,金融效率普遍不高和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应结合河北省县域经济现状,实行三种创新路径:完善现有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提供资金供给能力和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抑非正规会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别是简单的机构撤并使得金融机构的"涉农"社会责任缺失.本文认为:应该从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入手,重构"三农"金融支撑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多层次的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表现出多层性特征.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并在"需求跟随"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供给领先",使"三农"金融支撑体系重构和"三农"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引擎".  相似文献   

17.
帕特里克论证了金融体系在提高存量资本和新增资本配置效率、加速资本积累中的作用,提出了"供给领先"和"需求跟随"的金融发展理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将航空经济的发展阶段界定为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形成期,金融支持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供给领先型"模式,金融需求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航空产业长远发展的资金需求,吸引企业入驻资金需求,以及已入驻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在成长期,"需求跟随型"金融支持开始占据主导,主要的金融需求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需求,航空型人才培训的资金需求;在成熟期,以市场主导的"供给领先型"金融支持又将航空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此时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以及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为例,分析东莞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金融机构短缺、农村信贷薄弱、涉农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民问金融等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对解决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即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的主体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各项改革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平台,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中国经济平滑增速换挡。在此背景下,为精准统计和分析金融资源流向及价格水平,客观评估各项改革成效,为宏观金融调控政策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对金融统计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合作组织结构不完善,使得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三位一体"作为构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平台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而经济发展资金是基础,信用是前提,然而金融支持的不足严重制约融资贷款的供给。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得出农村金融的发展会提高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金融供给,完善的金融体系,会促进"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