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13,(15):27-30
虽然至今为止尚未形成关于"大国资"系统的、完整的概念表述,但在国资监管系统和理论界,所谓的"国资监管大格局"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金融、文化等所有领域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二是中央、省、市三级国资委加强沟通和联动,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加强对下级国资监管机构行使指导和监督职责。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王勇坦言,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上海区县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区属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整个上海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区属国有资产与市属国有资产相比,有其自身许多特点;同时,虽区属国资监管模式基本形成"三个层次"的框架,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区县国资委又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国资改革的重点,这就是建立新国资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首先要加快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资监管机构,使出资人真正到位并行使其职责.其次要根据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的原则,建立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再次要构造有利于国有资产经营运作的体制架构,形成监管与经营的有机结合.从目前国资监管体制建设和实际运作来看,在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1,(5):67-68
国资委出台地方国资监管新规 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修订后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办法》明确,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应当指导下级监管机构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合并与重组,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应当指导下级监管机构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改制上市步伐.  相似文献   

5.
刘晓翠 《上海国资》2012,(12):58-61
以建立地方国资出资人监管模式探索为重点的金山国资改革拉开序幕。省级以下地方国资监管,一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一处较为特殊的领域。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在国资分级代表、分级管理模式下,省级以下地方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地方国资)通常在所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比重不大、分布较散、效益不高,具有与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监管的国有资产不同的历史渊源、演变路径和监管要求。地方国资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不能简单套用中央及省级国资监管模式和办法,而应根据地方具体情况来探索适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尽会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对于国有资产监管范围而言,经授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可以监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对于地方国资监管机构的组建,国资委总的考虑是,必须严格贯彻《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国资委对189家(现为169家)中央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来,监管工作进展迅速,营运职责的建设相对滞后,最为典型的是尚未建立起以资本营运机构为主体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致使做强做大的工作推动受到极大影响。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作为负责国有资产投资运作和产权经营的法人组织,在国资监管体制中具有关键地位,其营运绩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关系到国资监管体制的成效。因此,必须对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和企业三层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清晰地界定。明确各自权利、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中,但中央和地方改革进展并不同步。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究其本质属于制度问题。制度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后天建设又相对滞后,因此导致国有资产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创新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加快建立和健全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准确定位国资委性质,落实其权责;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委托代理结构,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完善两级管理体系,优化三层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9.
2005年应该是地方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年。在年初的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国资委提出,全国448个地级市要在6月底前建成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形成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具渗透力的国资监管体系正在强势推进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波 《上海国资》2005,(9):60-60
与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体制相适应,《办法》明确分级监管的力度与原则,将权力适度下放至地方国资委8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国有资产评估一向是个立法热点,新规定的出台蕴含着新的进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李明良教授告诉《上海国资》。  相似文献   

11.
大家观点     
正张毅:将进一步明确国资监管边界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1.国资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赋予的职能和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国资监管边界。2.中央企业要发挥好"国家队"、"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必须具有自我变革的勇气,克服原有的思维定势、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动自己的"奶酪",主动改革,主动放权。3.改革的同时还要努力打造法治央企,要在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甘肃国资国企改革23条"为西北首个针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意见》以出资人定位为着力点,严格界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范围。同时,方案确定了改革推进时间表和任务责任人,解决"什么时间改"、"谁来改"的问题。改革目标到2020年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2020年省级经营性资产总量实现翻番,省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达到30%。二是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国资委,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后,势必面临自身职能的重新定位、国资监管体制的调整和监管模式重构的新挑战.上海先行探索地方国家出资企业的新架构——包含两个层次的国资监管体系:第一层次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职能的“国家出资企业局”;第二层次是指履行直接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投资和经营平台).国家出资企业局未来在国资体系中定位为终极出资人身份,成为国资运营且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定位为直接出资人,负责国有股权直接管理,成为国有经济的多元微观载体和行为主体.这一制度安排在国资法框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国资监管的连贯、规制和规范和监管半径的简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资监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开放导报》2005,(1):82-89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已从单个国企改革进八整体国资改革阶段,即通过新组建的国资监管机构来对单个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监管。这一新的改革思路是对以往改革的总结和突破,但是,这一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在此过程中,不要指望国资监管框架能够解决国企的所有问题,且监管框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还需要寻求进一步的变革之策。  相似文献   

15.
余凤翥 《特区经济》2008,(10):285-287
国资委成立后,广东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架构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的广业公司的功能定位及其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重点研究如何顺应改革的趋势,把握发展的机遇,适应新时期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深化改革与发展要求,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使广业公司战略定位与经营模式、资产配置与主营业务、组织结构与总部功能,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指导监督办法》要求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明确指导监督的分工领导,加强机构之间纵向的沟通协调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5号,以下简称《指导监督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资委系统全面加强地方国资监管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国务院国资委以修订行政规章的形式颁布施行该《指导监督办法》,规范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地依法履行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职责,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水平。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大,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指导监督办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王志钢 《上海国资》2009,(10):14-15
各地国资委经过几年的艰苦和努力工作,国有企业改制已近尾声.工作重点转向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平台,协助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完成当地国有经济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成为了国资监管机构完成所辖区域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资产与产权》2003,(6):46-46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就国资监管范围而言,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经授权可以监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9.
从被动接收平台向主动打造"三大平台"的功能型企业转变,集聚区域经济发展伴随徐汇区国资委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诞生于"政企分开"的改革浪潮,在企业改制和国资归口监管的过程中,承担起了接收放小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的部分政府职能,这种被动接收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致力打造"三大平台",主动转型为平台建设的功能类企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产业创新,成为徐汇国资国企改革方向的探路者。"作为承担国企改革的过渡平台,2009年之前,公司的经营主业不明晰,各种资产掺杂,行业跨度和幅度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县级国资监管不统一、不规范,甚至存有盲区,县级国有资产处置随意性比较大,不同程度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缺位、存量国有资产呆滞和国有资产隐性、显性流失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拓展国资统筹、联动运作新天地、化解区域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资金"缺口"更是难以摆上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