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战略格局经历了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志愿者联盟"与国际体系冲撞、回归地缘政治常态三个阶段。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动,当今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国际关系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水平和垂直扩散依然是重要威胁。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国际反恐斗争需解决三大问题:大国需要增强战略互信,强化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的主导作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并加强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是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战略格局经历了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志愿者联盟"与国际体系冲撞、回归地缘政治常态三个阶段。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动,当今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国际关系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水平和垂直扩散依然是重要威胁。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国际反恐斗争需解决三大问题:大国需要增强战略互信,强化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的主导作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并加强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是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地缘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地缘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矛盾冲突频发,地缘政治格局的快速调整所引发的冲突给全球供应链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地缘政治斗争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包括贸易战,金融与货币战,交通、能源控制和技术垄断,“颜色革命”和长臂管辖以及局部战争等等。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要素供给、销售、金融等方面。妥善应对地缘政治冲突产生的风险,保障中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对于推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贸易遍布全球,然而外部的约束日益紧张,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特定的节点,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国际范围内政治和经济战略的突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心地块是欧亚大陆,但是欧亚大陆上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中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应该抓住时机,在欧亚大陆周边展开部署。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指明了我国战略部署的地理方向,我国首次尝试着走进欧亚大陆。从空间方面来看,"一带一路"不仅串联了欧亚大陆的"心脏",还延伸到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带,贯穿了整个地段的战略枢纽,"一带一路"的实施,使中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能力更强,也让中国的外部环境更加安全。文章主要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战略内涵,得出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中的支点,为"一带一路"条件下我国地缘政治经济的战略实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国际能源地缘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来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苏丹石油工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在巨大的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因素干扰下,西方大国借机意欲重返苏丹,利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在苏丹的正常的能源投资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欧美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显示了五个方面的规律,这些对中国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包括:维护独立统一的大陆主体地缘政治板块对于国家崛起和强大具有根本意义;根据国家现实利益调整战略联盟,同一个主要大国达成战略认同或默契但不与之持久结盟是大国世界治理的重要经验;切忌在战略上与两个大国同时作对,更不能四面出击;国家扩展的限度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反制力度,而反制力度又取决于反制国家的大小、多少及其地理接近程度;国家利益与实力外交是理解西方国家谈判的基本语言和常识。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国际关系的战略考虑上,地缘经济将盖过(但非代替)地缘政治。在地缘经济原则指导下的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合作与竞争可以同时存在。地缘经济时代的国际间权力均衡将是不同的经济圈(区域)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而非传统的国与国(或政治个体)间你死我活的抗衡与对立。中国由于经济猛速增长而再度兴起的局面在地缘经济时代有其特殊意义。虽然西方本能的反应是肤浅的"中国威胁论",但有两派学者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其一是反主流的"全球学派",他们从全球经济历史上的探讨发觉这是中国第二次兴起,不能以西方第一次崛起国家的霸权行为来理解;其二是来自对"中国威胁论"持异议的主流学者,鉴于中国近十年来的实际表现,他们开始觉悟并认为,中国如没有称霸的动机,纵使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国际上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赵家艺 《魅力中国》2014,(24):30-30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地缘政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对我国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略地缘与中国海军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地缘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提出了“战略地缘”的概念 ,并在对地缘与战略地缘的区别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战略地缘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同时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就地缘特征对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海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着重对中国地缘特征及其对发展海军的影响做了分析 ,提出应从 2 1世纪初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与重组着眼 ,抓住战略机遇期 ,力避大陆濒海国家的地缘特征对海军建设可能产生的制约 ,加快发展中国海军 ,重新架构中国国家战略地缘 ,以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边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金纽 《环球财经》2004,(9):16-16
无论中国是“和平崛起”还是“和平发展”,重要的是中国发展本身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甚至引发了东亚地缘政治的变迁,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亚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重大利益,中国的对外战略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亚太地区。从国力上说,中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方面。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立足点,中国的亚太战略从宏观上集中体现在经济、经济、安全发展战略,从微观上表现为亚太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5.
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天山为界分南北两线。以喀什为外联枢纽的南疆线是西域稳定的关键线路。与北疆线地缘政治特点不同,此线不利于国家军事力量大规模机动,在历史上多是境外势力渗透并资助中国西域分裂势力的关键通道。欧亚大陆可容纳的古今战略力量,大体分欧洲、中亚和中国三部分,其两端若有任何一方衰落并由此造成战略力量的收缩,都会引发中亚战略力量在欧亚结合部即中亚地区的崛起和扩张。这样的变局一旦出现,它对中国西陲安全造成的压力当然是全方位的。目前,中国西域地缘政治环境在机遇和挑战两方面都有了向汉唐形势回归的趋势,8世纪出现在中国西陲的"大食"形势再次向中国西陲逼近,地区恐怖主义为争夺这个战略真空并由此对中国西陲造成的安全压力和危险必将同比增大。当前中国西域恐怖分裂主义事件日益向南疆喀什一线汇集的事实表明,它们已不是互不联系的偶发事件,而是有着在历史上被新疆分裂主义势力规律性地多次重复过的地缘战略取向。为了间离中俄关系,日本在诱导中国西进中亚,而东海则是中国安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须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6.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来起,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来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苏丹石油工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在巨大的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因素干扰下,西方大国借机意欲重返苏丹,利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在苏丹的正常的能源投资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能源外交:印度的地缘战略认知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印度已迈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之列,本土能源资源的不足以及对海外能源依赖的加深对印度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进口国之一,印度必须将确保海外能源供应视为国家战略安全的当务之急,这促使印度现实地评估各种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从而实现在动荡的全球与地区安全格局中保障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与印度的海外能源战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一环境也为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内的合作和竞争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姜鹏 《理论观察》2013,(5):50-51
长久以来,中国国内学界主流观念仍然看不到在洛克文化中主权国家死亡率极低的国际政治现实,而一直在用霍布斯式的观念审视国际社会的互动和一味地强调朝鲜对中国“屏障”功能的地缘战略价值.在海陆空天网立体化作战的五维地缘政治互动时代,单纯地强调海陆二元互动的古典地缘政治哲学及其指导下的强调朝鲜作为海权与陆权跳板与桥梁的意义还有多大?中国在未来因应半岛局势突变最为有利的地缘战略支撑点是长达400多英里的漫长中朝边境线,还是从来没被中国学术界注意到的长度仅为中朝边境线四分之一的半岛“窄颈部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在详细分析中、俄、美三国与中亚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阐明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并大胆预测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共创“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