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肖红新 《发展研究》2023,(11):66-71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降低了毕业生个人的工作收入,且降低了市场需求与毕业生供给的匹配度,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探析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表现形式,厘清深层次原因,从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四重维度协同发力探索治理路径,构建“四维一体”的就业育人体系,这对于帮助毕业生转变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玉婷  周鹭  朱俊国 《经济师》2024,(3):183-185
后疫情时代充满更大的机遇与更多的挑战,大学生如何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实现高质量就业,这需要向外探索,了解市场需求,更需要加强自我成长,提升自我能力。文章基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主体性因素中分析影响了大学生“慢就业”或“不就业”的原因,并围绕“坚持一个意识,营造两种氛围,解决三个问题”提出对大学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天津农业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资料,采用probit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个人特征以及就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农户非农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非农就业选择除受农户农业生产率、非农工资收入等传统要因以外,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微观就业环境也对农户非农就业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的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中国,随着”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子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很大的变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就业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就业服务机制不健全、就业服务通道不畅和就业服务内动力不足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高质量就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服务机制、铺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新通道、激发就业工作内动力三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帮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但毕业生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效用大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效用水平,充分就业条件被打破,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要通过转变大学生职业观和自身能力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要求顺应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意愿,对于促进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系统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寻求推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途径和策略,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职业不匹配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未得到既有文献的深入考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O*NET工作内容分析数据构造多维技能错配变量表征职业不匹配程度,研究职业不匹配对劳动者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职业不匹配通过抑制劳动者接受在职培训、获取绩效工资、获得职位晋升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导致其遭遇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后果在女性、大学生和年长者群体中更为严重,并且难以通过职业转换来缓解。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平均职业匹配程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19%~29%。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可以提高职业匹配程度,缓解职业不匹配带来的不平等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匹配程度的提升是中国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共同富裕”两大政策目标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倍增,社会文化氛围浓厚,人民更加向往精神层面的生活,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也更加倾向于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但在理工科大学生就业时,“慢就业”现象依旧存在。通过对“慢就业”现象的分析,将其分为“积极性慢就业”和“消极性慢就业”。“积极性慢就业”是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理工科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憧憬,而“消极性慢就业”应该通过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改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将消极的就业观转变为积极的就业观,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还会完善其知识体系,孕育出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失业问题,多数学者从国家、学校、企业、大学生个人角度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鲜见从改革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由消极的“救济“模式转变为积极的“就业促进“模式,同时要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提高其自身就业能力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2)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文章从国内外经济形势、高校招生政策、高校专业设置、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缓解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市场需求结构为切入点,运用职位匹配理论及相关数据对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随着新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之间产生了结构性错位,从而使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效率降低。因此,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都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4.
曹佩琪  于哲 《经济论坛》2009,(19):67-69
本文分析了薪酬、与自身条件的匹配程度、工作环境与社会对其职业的认同感这四个影响大学生体面就业的因素.最后,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提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实现体面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2)
云南省作为西部经济圈的重要一极,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不高,就业岗位增加迟缓,工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加之周边城市经济圈"虹吸效应"的影响,导致云南省各地区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吸引力相对降低。文章分析了"虹吸效应"的内涵,并对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虹吸效应"对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重视就业工作,输送合格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相明  满启祥 《经济师》2003,(4):289-290
山东科技大学工程学院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一个多学科二级学院。学院长期以来重视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在校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 ,面对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 ,更是注重了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我们本着招得进、学得好、送得出、用得上的办学思想 ,确立了立足本省企业、面向煤炭系统、辐射沿海开放城市乃至全国的就业工作目标 ,为毕业生的毕业—择业—就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办学的重要战略位置就业…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条件,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分析沈阳工程学院英语(旅游方向)毕业生就业现状,在相关文献分析和对旅游行业以及毕业生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英语(旅游方向)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消极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鲲 《经济师》2003,(8):87-8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环境下 ,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这些消极心态不仅不利于毕业生的个人发展 ,而且对社会、对家庭也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文章着重从产生这些心态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在杭高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视角,重点关注他们的就业现状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以有效掌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会展储备人才的培育现状.调查发现,科班出身的会展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比较自信,认为会展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均处于中上水平,对工作挑战适度性的满意度最高,同时看好其社保待遇、职业生涯的继续社会化以及职业发展前景.会展就业虽然竞争激励,但却形势看好;会展储备人才丰厚,流失率大,回转率却可有所期待.  相似文献   

20.
杨洁 《时代经贸》2013,(10):130-130
一、打造坚实就业保障体系,为毕业生保驾护航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践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依照我院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理念,健全法学系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和规范就业工作,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的活动,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现毕业生自主择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