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区域创新发展新版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雄安新区战略也为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在省域(北京、天津、河北)、轴域城市群(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秦唐发展轴)和市域(河北省11个地级市)定量分析多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在省域、轴域城市群和市域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明显,创新集聚存在区域空间集聚效应,且创新差异依次减小,但是影响不同空间尺度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原因不存在一致性,因此促进不同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样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京津冀地缘相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极具区域协同发展优势。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由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王浩  赵红美  陈华  滕健 《天津经济》2022,(11):33-37
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事关国家复兴之伟业。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从三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构建加快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路径,旨在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政府间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对推动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结合京津冀经济的特点,阐述了建立京津冀政府协调机制的必要性,论证了建立京津冀政府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区、示范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开放门户。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落差较大、商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区域扩散仍处初级阶段及生态环境非常严峻等挑战,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应当清醒面对。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目标,做好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的建立有着密切联系。实践表明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而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区域的协调机制的建立。多年来正是由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都存在问题,致使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近些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京津冀三地经济落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认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河北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学者们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更是预测"京津冀"区域发展会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区域更趋协调,但不容忽视的是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及趋同现状,进而提出了解决区域产业趋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在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情况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合作,基本思路是: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唱戏;基本原则是: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竞争合作共赢,统一开放。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新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天津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北方经济中心地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阐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发展,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天津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天津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可以在区域内依托各自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既有利于各区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首都的压力。文章在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未来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策略及效应,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京津冀地区产业体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要素全方位质量提升的过程。基于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等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应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对现代化发展程度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历经调整适应期、逐步提升期、稳步推进期3个阶段,阶段性发展特征显著。京津冀各区域现代化发展有普遍性和趋同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近邻效应、分层抱团效应明显,区域现代化受周边相邻区域的影响,同时和北京、天津等区域相邻的城市,其向上转移的概率会增加。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提出会使未来京津冀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理性、平稳和均衡。政策是引领、推动和完善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重大事件的热点效应是加速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京津冀区域污染现状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污染现状为基础,从投入力度偏低、产业结构调整难、区域合作下的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尚未进入实质阶段等方面,剖析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下的治污难点,并就此提出了京津冀区域联合治污,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区域之一的京津冀,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来看,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区域。本文从核心城市北京天津角度来研究核心城市对带动整个京津冀经济区域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