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吴美花 《浙商》2020,(6):32-35
在疫情防控方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同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中国这样。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产业链已深度融入全球专业化分工体系,疫情蔓延与主要汽车产销国高度重合造成国内外停工停产与需求下滑,增加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电控设备"断供"的风险,但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大量跨国车企入驻、欧洲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重构契机。本文结合疫情与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产销和进出口数据,深入剖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机遇,针对性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快国内电池优势产业布局欧洲等重要市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带动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何波 《国际贸易》2020,(6):45-52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全面冲击,引发一系列剧烈连锁反应。疫情蔓延打乱了全球产业链运转体系,加剧了我国产业链面临的多重挤压态势,部分产业链海外转移风险加大,但我国工业基础牢固,经济韧性强劲,疫情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影响可控。随着我国率先走出疫情危机,工作重点逐步转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建议在巩固疫情防治成果的同时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安全,借助疫情合作稳定国际经贸关系,加强关键产业链的补充和替代,进一步完善企业营商环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国的传播与扩散使得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趋势进一步加快,一些国家出于对本土安全的保护,纷纷推动本国产业链回流,以分散外部风险。全球价值链面临结构性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也急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全球价值链战略,构建健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数字新技术为驱动,逐步向数字经济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7.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挑战公共卫生安全,全面冲击世界经济运行,深刻影响社会生活运转。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此次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供应链网络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珏指出,中国与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之间所形成的全球制造基地,是此次疫情中率先迅速实现稳定的地区,该区域的一端连接制造业零部件及半成品来源,另一端连接世界石油、矿物燃料等重要产地,中心则是强大的制造加工能力,这种地位是全局性的。从目前全球情况来看,疫情加强了全球对这一地区的依赖,并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导致亚洲工厂部分生产网络中断,加剧了对亚洲全球价值链的破坏,并存在发达经济体将生产活动(或价值链)迁移回本国的风险。本文通过构建亚洲工厂依存度模型,计算工厂依存度指数,监测新冠疫情影响亚洲工厂指数变化情况,找出新冠疫情蔓延对亚洲工厂影响方向;并且,进一步构建了Hallegatte (2008)的改进模型,预测亚洲工厂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恢复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工厂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仍然要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但其对美国、日本的依赖指数处于上升趋势;且亚洲工厂对中国的依存度仍然大于其他经济体。同时,新冠疫情对亚洲工厂的影响到其复苏呈现为大致V形即急剧下滑—急剧恢复的特征,在这过程中亚洲工厂的损害显示出同步地波动且传播迅速,这说明在疫情发生后立即向经济体及企业提供援助非常重要。我国应对新冠疫情措施坚决得当,实际上为我们迎来了亚洲全球价值链向中国迁移的又一个新机遇。  相似文献   

9.
马盈盈  崔晓敏 《全球化》2021,(2):102-113,135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来袭,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既有的全球产业链格局受到巨大挑战,并面临着组织架构、地理格局等方面的重构压力。与此同时,各国要素成本优势的相对变化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推动全球产业链不断调整。在多方力量的相互博弈下,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将呈现出四方面特征:第一,以市场和最终需求导向驱动的区域集聚;第二,以安全导向驱动的供应商多元化和关键产业本地化;第三,以成本和技术导向驱动的产业链梯度转移;第四,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服务业分工细化。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率比全国高出了近三分之一,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传统的观点认为,长三角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主要以产品的粗加工为主,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长三角正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过渡,在全球经济动荡不稳的今天,正是长三角向产业链高端进军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沙琦 《价格月刊》2016,(12):51-54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国际化具有了一定规模优势及资金和管理优势,但同时还存在核心竞争力缺乏等劣势,必须抓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契机,集中精力应对全球零售连锁巨头竞争的威胁.借鉴全球知名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和7-11公司在商品采购、配送、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国内零售连锁企业应实施加强企业文化融合、选择合适的业态组合经营模式、科学设置经营网点并建设高效的配送网络、实行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等措施,有效促进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保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在于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从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制造。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全球价值链曲线的形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底端向上的"制造升级",向左右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创新升级和集群自身的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环境的新趋势与新特征,导致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基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以及绿色驱动四大要素,构建工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体系,并运用1999-2012年2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效果变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转型升级效果最高的是高技术工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接着依次是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GVC嵌入程度的加深有利于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但推动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以及高技术工业中较为显著;(2)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技术工业的发展、行业内竞争性的加强以及经济自由度的提升能够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然而目前金融业的发展非但没能有效推动工业发展,反而限制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成长较慢.从产业经济学的SCP分析可知,产业政策对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改善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根据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分析,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为此,应该把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国家层面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基于问卷调查和专家深访的实证研究结果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中国交通运输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并分析了其动态演变,以此来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上游度明显地高于其在国内产业链上的上游度;相对于国内产业链中的位置,交通运输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较高,其生产者服务业特性更加明显;从国内产业链到全球产业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国外产业上游度平均值要明显地高于邮政业;净出口对交通运输业国外上游度影响较大,其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上游度变化方向相同;交通运输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和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下,我国流通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在对当前中国流通经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后,研究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了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形式与动因,建立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产业均衡模型,考察了全球主要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集中度,分析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其中的作用,结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值的波动与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及位次变化,分析了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重构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但重构的趋势是存在的,而最可能出现重构的并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升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价与世界平均价格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只有0.66,与日本的2.43、德国的1.58和美国的1.42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不断改进趋势,与2002相比,2011年地位指数提高了约43%。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以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基础,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使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进口相对价来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贸易方式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特征和升级表现。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主要采取了进口替代和战略性贸易相结合的政策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二,虽然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贸易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重要的驱动力。第三,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三个主要的结构性变化,一是各类企业的发展正在变得日益内向,其次是从2005年起装备制造业贸易开始从逆差转向顺差,三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更加依赖从国内采购中间品。第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升级的来源,而升级的主要动力是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能忽视的是,国有企业在升级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外合资企业的升级现状令人担忧。最后,国内企业和一般贸易是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偏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