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铁能够促进人口流动速率从而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而城镇化进程反过来又对人口流动与分布造成影响。中原城市群高铁交通轴线与小城镇密集发展沿线高度重合,构成了高铁—人口—城镇三者正反馈系统。当前郑州及周边城镇人口集聚趋势明显为中原城市群储蓄了潜在势能,应汲取个别地方高铁造城中盲目开发的教训并按照人口流动与分布趋势做好小城镇规划与交通规划,将潜在势能转换为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1950—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建立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人口城镇化对甘肃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两种人口流动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存在着流动人口输入型和输出型两种相反的人口流动模式。文章以江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分别分析了两种人口流动模式的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理论和数理分析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发现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距与资本流动的区域差异有较强的相关性,即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东部地区获得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为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丽丽 《改革与开放》2013,(2):29-30,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其中儿童是受其影响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厘清这些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乡村治理有其深远的历史,不同时期分别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村庄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有比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人口流动的差异性要求不同的治理模式.文章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分析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刻画人口流动量,结合时间序列结构断点检测方法与反事实分析范式,探讨了通新高铁开通运营对于通辽市人口流动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效应同时增加了通辽市人口的流入和流出量,但总体上促使人口更快流出,加剧了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健 《特区经济》2005,(11):49-51
一、泛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的现状泛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总量包括沿珠江流域的广东、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福建、贵州、海南、江西九个省份加上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流动人口,其覆盖区域人口总量超过4.53个亿,占全国人口的35%;面积200.5km2,占全国面积的1/5以上;2000年生产总值3884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对我国社会阶层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对社会和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将从农村社会流动的角度入手,阐明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口集聚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城镇化建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体现,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我国目前国情来说,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推动经济等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城镇化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口城镇化是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稳定城镇居民就业,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有序实现市民化和城镇化的同步发展;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合理分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传承文化,保留历史,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新城镇。  相似文献   

14.
温家鹏 《宁波经济》2014,(4):19-21,25
外来人口是宁波人口增长的主因,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超过70%的外来常住人口和90%的本地迁居人口进入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在市域内迁居数量较大,228万外来常住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约200万的本地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应是当前宁波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根据上述特点,宁波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建立引导人口集聚的城镇发展策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分成、产业调整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快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特点1、城镇个数显著增加、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1979年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个百分点:经济观模跨上新台阶,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69亿元。  相似文献   

16.
在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未来5至10年,支撑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动力何在?我的看法是,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7.
18.
19.
农业人口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生产力重新布局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动力和内在要求。十年来,我国农业人口主要表现为暂时性流动、长期性流动和永久性流动三种基本流动形式。农业人口流动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造了封闭的农村经济与社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偏向引导与刺激,农业人口也出现了违背规律和现实要求的无序流动,从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制约。诸如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造成农村“人才倒挂”;由于流向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数量减少和人口结构失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发展人类学看来,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有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良性发展和恶性发展之分。需要对现行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方式进行反思,采取城乡二元分析范式,探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的农村城镇化模式、本土化就地转移模式和农村社区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