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基础和前提。湖南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备了组织基础、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治理基础。同时衔接过程中也存在主体性因素困境、客体性因素困境和载体性因素困境。破解衔接困境,需要做好: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破解主体影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弥补先天不足,强化外生发展动能以解开载体困境。通过内生动力培育与外源动力协同发力,构建国家、社会、村集体和脱贫群众“四位一体”的防贫治理格局,实现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应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文明复兴、强化核心要素有效供给等,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诠释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乡村美不美,决定着“美丽中国”的成色,也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但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立足实际,广西应在机制创新和治理监督、生态修复和产业提级、主体协同和环境优化、技术赋能与文化铸魂等方面探索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天津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落到实处,依法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乡结构的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三农”道路的阻碍。数字技术无疑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但乡村发展还面临“新基建”发展不平衡、数据共享难实现、城乡“数字鸿沟”扩大化、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认为,持续推动乡村数字化进程,需要夯实基础设施,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用好大数据。  相似文献   

6.
闽侯县素称“八闽首邑”,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市西南侧。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闽侯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但闽侯县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还都存在,农村深层次的矛盾依然突出。要解决新时代“三农”领域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体策略包括振兴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赵秦卫 《改革与开放》2022,(15):47-51+72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江苏省南通市A村的实践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治理理念异化、治理主体弱化、治理机制虚化、治理效能钝化等问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三治融合”理念,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坚持精准治理方向,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共进;坚持科学考核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助推乡村发展添加新生动力。本文基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深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动力机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共生”与“错位”运行模式,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体系,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之间具有价值相通性、目标趋同性、主体一致性、政策共融性的特点,要素流动视角下,构建城乡互促共生的有机生命体必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通过构建内在动因—价值范式—载体依托的分析框架,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机理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内在动因源自城乡要素渗流通道梗阻,价值范式为市场经济理性规则、政府有效政策供给与政策引导“双轮驱动”,载体依托为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路径重构应秉承系统治理理念,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实现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双向等价流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直面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的“治理缺位”和“治理失序”困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乡村建设的观点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乡村治理的历史积淀为底蕴,秉持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基本主张,创新性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基层治理理论,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目标及如何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相结合的主旨贯穿始终。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为高频词,引发代表委员关注热议。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今年全国各省份两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政策顶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改革》2023,(12):113-127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地是中国农民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农民在农村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性生产要素;进一步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优化农地利用机制,提升农地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22,(7):52-53
<正>“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经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浙江省提出围绕“三农”工作主题主线,着力推进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共富共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宁波《关于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的意见》提出持续推进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推动稳产保供、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方面再上新台阶。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发展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坚持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己任,践履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围绕总行党委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富民强村、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和乡村善治六大领域,着力塑造乡村发展新亮点,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以开发性金融助力宁波共同富裕先行市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以“两进两回”行动为载体抓手,创新城乡链接融合机制,牵引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向农村,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近年来,浙江以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为载体抓手,创新城乡链接融合机制,成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两进两回”行动牵引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8.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的全面推行是加强党在基层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有效克服了乡村治理中村级组织权威弱化、治理资源分散等问题,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了新的制度框架。但“一肩挑”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缺少监督、人才薄弱、运行不畅等问题,为确保“一肩挑”后村级组织的顺利运行,将“一肩挑”机制的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在乡村治理的宏观视角下,针对当前存在的治理困境建设相应的补充配套制度,完善“一肩挑”后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金琳 《上海国资》2022,(7):55-56
<正>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积极落实乡村数智化新基建工程《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上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多样、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治理有序、农民生活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为建成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汪菁 《科技和产业》2023,23(4):128-132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德清县坚持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通过全域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创新数字乡村智治新模式,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智能精细、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推进理论总结和经验辨识,系统阐释德清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动困境以及优化路径,助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