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宅基地制度面临着流转限制严格、闲置宅基地浪费严重等问题。宅基地资格权的确立成为缓解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宅基地的属性和内容与其他种类权利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晰。精确定义宅基地资格权的内涵,对于保障农民的利益、体现宅基地的财产性质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必须清晰确定资格权的性质和内容,从资格权的取得机制、退出机制、登记制度等方面构建法律制度,以保障宅基地资格权能够切实和物权分离开来,成为农民寻求救济的实然性权利。  相似文献   

2.
3.
4.
5.
实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既可以打消进城落户农民担心因宅基地流转而永久失去宅基地使用权的顾虑,也可以避免因宅基地流转范围不再局限于集体内部而动摇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根基,其实质是在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依附在“两权分离”下的宅基地使用权上的居住保障功能和身份属性剥离出来,形成体现身份属性和承担居住保障功能的资格权,剥离后的剩余权能构成了新型宅基地使用权,以达到宅基地使用权去身份化的目的,进而通过扩大新型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范围,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流转,盘活闲置的宅基地资源,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权分置”下的宅基地资格权是一种从原使用权中剥离出来的承担保障功能和体现身份属性的新型权利,其权能包括期待权、收益权和支配权;“三权分置”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剥离了保障功能和身份属性的用益物权,其权能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  相似文献   

6.
自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都进行了"三权分置"的改革探索,以盘活农民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带领农民致富.瑞安市的改革是在维护农民财产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中的租赁权益进行颁证、登记、金融支持、规范流转农房改造的审批制度与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与社会资本的融合,实现农民...  相似文献   

7.
8.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旨归意蕴在于破解两权分置范畴体系下主体身份限定与客体流转收益间的不兼容和不适配问题,逐步实现由“重身份保障,轻财产流转”向“兼顾身份福利保障与物权价值属性流动双向并重”的功能导向转变。以“三权分置”视角下中部三地传统农区试点实践为观察样本,随着试点改革的不断深入,宅基地权能架构呈现出以下困境:所有权主体虚置弱化、资格权能体系构造及关联运行机制保障缺失、使用权“适度”机制不活与“放活”机制不畅等。应以“三权”内部权属逻辑脉络为始点,在理顺“三权”各自权能属性的基础上,畅通权能交互衔接运行机制,实现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原有的农地两权分置体制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掣肘。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将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既通过土地更加灵活的配置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又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维护农村稳定,还为新型城市化提供坚强支撑,无疑将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三权分置改革涉及因素极其复杂,对改革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极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有效预防威胁土地公有、损害粮食安全和农民土地权益等系列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是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实行分置,以实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三权分置不断推进与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家庭农场模式、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等。为能够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对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土地的稀缺性及资产性认知的加深,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数量呈不断上升之趋势,通过对现行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盘点,无论法律还是政策,在形式表达上都加大了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障,然而保障的结果却与制度的预期有所偏差,主要是法律与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以家户为基础的法律制度遮蔽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村民自治规范劫取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民间风俗使农村妇女无视自己的土地权益;相关法律制度的粗陋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于形式。基于此,以三权分置法律构建为视角重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体系;以个人本位为基点构建土地确权法律制度;以权责为基点完善村民自治规范合法性监管制度;以社会性别为基点构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等。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部人口的大部分,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管理和规划等关系到亿万农民同志的切身利益,不能不为国家所重视。处于新世纪的我们要了解有关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本政策,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土地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懂得自己的土地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以及如何依法处理与涉及土地有关的问题等,对于正确实施我国农村土地法律、法规,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十分重要的。公证作为一种公权力介入私权而保护私权,以及预防矛盾、化解纠纷的特殊活动,本应可以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14.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男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户口迁移正相关,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年龄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应明确在校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农户家庭成员”身份,即在校农村大学生应与其他村民平等地享有分得承包地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种收益,并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在承包期内(包括延长期),无论农村大学生的身份怎样变化,只要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发包方都不能强制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确地到人、确权到人”,切实保障农村大学生流转土地经营权后获得应有收益,并充分保障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农村大学生的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三权分置"的格局设置符合权利结构的学理主张,是激活生产要素的现实选择。在农地所有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农地经营权分置的模式下,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对于加快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有效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推行现状并不乐观,本文认为应从法律层面予以回应,同时还应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以消除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承包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是“三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评述方法厘清了“三权分置”的理论内涵,结合实际案例比较分析了政府主导型、股份合作型、市场主导型三种不同类型“三权分置”实践模式的产权基础、治理模式和经济绩效,并就“三权分置”改革中的产权界定、“三权”关系、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和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规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宅基地制度由“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演进。宅基地使用权是宅基地利用法律关系的核心,推进闲置宅基地的规范有序流转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重点。入股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宅基地流转方式,对乡村振兴和深化农村改革会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然而,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与具体的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实践存在法律冲突。通过探讨宅基地使用权入股的法律界定及入股模式、政策与法律基础、立法缺陷等问题,提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界定及入股公司的法律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相关法律、构建宅基地使用权入股企业的破产利益平衡机制等建议,以期将宅基地使用权入股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实现闲置宅基地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将农房抵押贷款纳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大盘子统筹考虑,是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资源、显化宅基地财产功能的重要措施。宅基地流转作为“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议题,其与农房抵押贷款的密切关联鲜有被关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农房抵押贷款与宅基地流转市场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性与实现路径,并通过湖南省浏阳市的实践经验加以论证。研究发现:农房抵押贷款的奏效,关键在于通过“三权分置”改革明晰并强化宅基地的占有权与处置权,削弱宅基地与农房的资产专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套牢效应”,进而培育活跃的流转市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于社会资本,其引入需要农房抵押贷款作为支撑。换言之,农房抵押贷款子系统需与宅基地流转子系统协同发展,才能够形成宅基地系统的耗散结构。为减少子系统间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和撮合交易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资源调配功能,做实其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闲置资源收储和社会资本引入等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