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2008年底实施了连续"双率"大幅下调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用IS-LM模型分析上述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因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近期货币政策的反复性导致了公众预期的错判及地方政府投资拉动意愿强烈三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因我国的IS、LM曲线总体上都较陡峭,要想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需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货币化率持续上升并超过了诸多欧美发达国家,是典型的高货币化现象。本文将货币分为交易性货币、支付性货币、资产性货币,建立了一个包含货币流量与存量的货币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均衡价格取决于交易性货币的数量;在货币供给政策作用下,价格的变动幅度取决于货币量与货币结构的变化;当考虑到货币结构时,“费雪货币数量方程”可能是不成立的。实证结果显示实体交易与金融交易都提高了货币化率,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货币需求强度;随着货币化水平的增加,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减速上升的,而金融交易的作用则是减速下降的,总体上中国仍处于Goldsmith所提出的货币化路径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但是货币化率增速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经济治理上,保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只有保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因此,探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搭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具体形式和搭配关系入手,基于IS-LM模型对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若干种搭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对国家近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以宏观经济经典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基础,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试图表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危机下中国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否具有刺激作用,以此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货币化的进程。首先我们给出了经济货币化的指标及含义;其次研究了中国货币化进程;本文最后分析了M2/GDP比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动态IS-LM-BP模型为基础,以跨期权衡为出发点,以国际货币供给失衡以及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为研究背景,对M2/GDP持续走高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M2/GDP的变化并非单一的货币现象,而是受循环于实物经济体系之外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不均衡、金融制度扭曲、经济结构缺陷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应使用各种政策的组合来调整M2与GDP产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M2/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近年来,我国的M2/GDP畸高并逐年上升,M2/GDP水平不仅大于发达国家,还远远高于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的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M2/GDP畸高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总储蓄率高居不下,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以及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遏制M2/GDP风险的建议与措施,并对实证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背景,本文运用宏观经济研究的IS-LM模型解释美国金融危机对其国内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分析政府巨资救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制定依据,同时引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验证模型在宏观角度可行性及正确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和财政政策传导效果的视角,对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假设,基于传统IS-LM模型和SV-TVP-VAR模型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一是优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强化了产出层面调控的逆周期性和稳健性,弱化了通胀层面的调控但提升了调控的稳健性;二是对产出层面逆周期调控的强化,同时体现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上,对价格型工具的强化效果更好,对产出层面稳健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价格型工具上,对通胀层面调控效果的弱化主要体现在数量型工具上;三是优化了财政政策的传导效果,提升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拉动效应,降低了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拉动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属性和价格属性,持续完善货币政策结构框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松祚 《中国经贸》2013,(11):89-89
全球高货币化之谜可以用十个指标来衡量:全球外汇储备的规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规模、全球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总量和市值的规模、全球外汇交易的总量、全球最终基金和数量资金规模、债券市场的总规模、汇率的波动幅度、主要经济体的占用和GDP的比例、大宗商品交易量和价格以及全球股票市场的交易和价格。  相似文献   

11.
全球高货币化之谜可以用十个指标来衡量:全球外汇储备的规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规模、全球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总量和市值的规模、全球外汇交易的总量、全球最终基金和数量资金规模、债券市场的总规模、汇率的波动幅度、主要经济体的占用和GDP的比例、大宗商品交易量和价格以及全球股票市场的交易和价格。  相似文献   

12.
13.
汪思冰 《北方经济》2012,(22):70-71
M2/GDP比值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急剧上升,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从金融体系视角对我国过高的M2/GDP进行了分析。认为融资模式结构的不均衡、金融机构结构和金融工具结构的不均衡、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这三个方面都直接造成了我国过高的M2/GDP,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做到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调控,首先要对未来经济的走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文章基于时间序列理论,主要利用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对2000~2016年中国GDP季度数据建模,并且对2017年季度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SARIMA的GDP预测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的增长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GDP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关联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的增长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M2/GDP过高且逐年成上升趋势,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借鉴以往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分配差距加大这一角度出发运用相关数据(基尼系数)作出实证分析,证实了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使我国的M2/GDP增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M2与GDP之比、房地产市值与GDP之比、房地产开发和购房资金来源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认为流动性泛滥是造成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