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安徽省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毫州市正式成立,并召开了联盟成立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议。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省粮食产业产学研结合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会推动安徽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本文就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理论及竞争力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式来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解决当前林业问题,加快林业科技进步的迫切要求。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帮助林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林业院校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以及林业产业情况,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旨在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湖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湖南省淡水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由益阳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湖南省内从事淡水鱼产业研发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11家单位组成。据介绍,联盟成立将以“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水产品加工为龙头,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新闻     
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发起,来自国内大豆产业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19家单位参加的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  相似文献   

6.
日前,全国第三届规模化高效育苗技术经验交流会暨瓜菜工厂化育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杪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在此次大会上,由武汉维尔福种苗有限公司、山东济南伟丽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瓜菜工厂化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组建,以建立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解决该产业其性技术问题,推动全国集约化育苗产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指出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相关数据对中国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模式不合理、新产品对销售收入贡献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通过建立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10月,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的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稻田综合种养相关领域专家、主管部门领导及各联盟理事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长王建华宣读了联盟成立批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和联盟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秘书长,讨论通过了联盟的章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记者曾诗淇)1月16日,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仪式暨中国秸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重点项目融洽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开启了"十三五"期间秸秆产业引领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新能源应用、产业扶贫立体发展新征程。据悉,今后联盟将通过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我国秸秆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技术瓶颈,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秸秆产业的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林业行业首批进入科技部36个试点联盟之一的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剖析。联盟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牵头联合32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加盟木竹企业为行业骨干,加盟林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最高水平。联盟在搭建创新平台、组织完成国家863计划、自主研发、成果迅速转化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优势,显著提升了木竹产业创新能力。建议进一步优化联盟成员结构、加强分工合作、完善利益机制,进一步推动产业联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记者崔建玲)6月5日上午,由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关村秸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天津天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绿色产业金色秸秆"献礼六五环境日暨秸秆产品艺术展在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部正式拉开帷幕。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秸秆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席彭飞表示,近年来,秸秆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意义重大。本次艺术展以"绿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安徽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支撑安徽崛起的筋骨。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安徽省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升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战略机遇期的需要,更是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文章指出提升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有: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环境,培育行业领先企业,培育战略性产业高地,鼓励专业镇技术创新,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20日,安康市科技局下达批复,同意成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发起,省内外23家单位组成"安康市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月23日,联盟成立大会暨安康水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站隆重举行,安康市科技局、安康学院、陕西省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另一半农业资源,近年来秸秆被有效利用起来: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据统计,2015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11%,实现了秸秆的产业化发展。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捡回了另一半农业,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一直致力于秸秆的产业化发展,那么,他对秸秆有哪些独到的看法?对秸秆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由他发起成立的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国秸秆产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日前,记者对彭飞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6月11日,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说,不同时代有不同营养健康的命题,营养健康作为基本、持续、重大的民生问题,这个命题的内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该联盟是顺应时代需求而诞生。联盟第一届理事长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和戴小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文安县人造板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制约集群发展的原材料短缺、缺乏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缺乏品牌意识等障碍因素来提出促进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走林板一体化道路;加强分工协作,建立产业联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坚持管理现代化、产品品牌化。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5-26日,由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79家企业,展开了稻渔种养模式和"渔米"品质的大比拼。据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上海海洋大学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记者曾诗淇)10月18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稻田综合种养相关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示范省、市、县渔业和推广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教育单位的有关专家,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联盟成立的批复,宣布了第一届联盟理事单位和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名单,举行了联盟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应从生产模式转变、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以及培育产业化经营组织三方面寻求突破;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则应着力于以产业链重组和产业集群打造为主体进行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并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活动寻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要做好生物技术产业园整合提升和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两方面工作;海水综合利用业要从生产模式转变、产业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寻求发展;以海洋风电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应从政府支持、产业链整合和产业集群打造三方面寻求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变,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山东半岛城市参与国家深海资源开发战略的模式主要包括科研参与、产业链参与和基地配套参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首先离不开政府支持,但同样需要充分结合市场的力量。产业技术联盟这一组织形式通过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组织的联合为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多元主体合作关系提供了载体,但现有文献对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具有的引领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全面分析该联盟发展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龙头企业牵头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建议:第一,制定联盟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第二,以契约和股权激励方式吸引和约束更多主体特别是企业加盟;第三,尽快出台政府针对性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