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党派是创建、健全和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必然条件,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仍主要从事政治协商,但在社会协商制度建设和实践中亦可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在中国农村的具体表现,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是民主政治在农村社会发展的最广泛实践,对农村的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一种调节机制,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但是,现今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缺乏法制保障和细节规范,在制度落实、运行和决策上都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推动其制度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总体要求和整体布局,有必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建设,那就必须落脚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法治化,推进人民政协的法治化,推进协商民主社会基础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只有这样,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才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它从价值层面建构了一个"平等、包容、公开、理性"的理想的协商模式.并在中国引起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6.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它从价值层面建构了一个“平等、包容、公开、理性”的理想的协商模式,并在中国引起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党内协商民主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为党内民主辩护的尝试已经失败。要么是因为这些尝试与民主的前提不一致,要么是因为那些前提本身存在缺陷。文章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基础,为党内民主派别的可行性进行辩护。为了在不同的协商领域之间建立纵向联系,在竞争性议题之间建立横向联系,政党应该实行内部民主。此外,党内民主有义务向公众解释制定政策的议事日程,在认为必要时提供二级原则,证明党内民主实践出现例外是正常的。文章最后认为,为了实现党内协商民主的理想,政党应该采取一些制度上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出发点是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中国必须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公共财政预算制度既有预算编制方面的缺欠,又存在预算执行上的弊端。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至今还没有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人大与政协对财政预算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到预算的制订、施行以及对政府决算进行审计的全过程。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协商民主在公共财政预算制度中的作用,广泛拓宽民主的参与渠道,同时积极吸纳各方的建议和意见,正确引导公民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调解各方利益冲突,建立起有效的协商对话机制,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中西方有其各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诉求。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改善和提升政治与政策过程的品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定位还存在不少争论。但可以肯定,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现实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协商民主的发展特别需要开掘其"治理"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积极探索,构建一个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以及文化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的运作模型,将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我国农村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民陪审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也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但是,从协商民主视角出发,我国当前的人民陪审制还面临着陪审员队伍精英化趋势明显、"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现象突出和现有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处理好人民陪审员遴选方面"代表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完善相应的程序性保障机制,健全相应的激励与惩戒机制,这些理应成为我国人民陪审制未来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同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资集体协商可以看做是我国民主思想在微观企业内部的一个写照。目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虽然正在进行着,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相关理论作指导。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为我国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商谈模式与环境要求。要想实现工资分配的民主、达到和谐的劳资关系、完善我国工资集体法律制度必须从协商的本质入手。文章在分析我国工资集体协商遇到的一些困境的基础上,进而阐述哈贝马斯作为破困之道,何以对治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讨论哈贝马斯商谈民主思想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启示与对治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机构协商民主的基本模式包括直接互动型、体制中介型与社会中介型。这三种模式体现了改革模式开放、改革思路渐近、改革路径成型等特点。这些模式在运作中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行政主导较明显、协商民主层级低、民间社会不发达等不足。因此,改革需要把握好三个平衡:第一,社会组织与政治秩序相平衡;第二,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相平衡;第三,行政主导与平等协商相平衡。  相似文献   

16.
普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将社会资本概念正式应用到政治学,这是两者发生日益紧密联系的本源.关于社会资本和协商民主之间的研究也相继产生且不断发展,社会资本和协商民主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在当前复杂多元的农村社会中,农村社会的秩序也离不开培育农村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中所包含的信任、互惠和关系网络是构建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的内生性力量,是维持农村秩序的内在根源.本综述主要概括了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的相关内容,力求理清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协商民主的内在关联,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否定“出嫁女”的任何分配权利,现在大多数人已认可一次性补偿方案。协商民主确实有助于减少或解决上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制度。公民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来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使社会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旦公民具备了政治妥协、理性对话、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的直选就会减少社会振荡和成本,就会发展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通过协商民主来发展协商治理,来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调整机制、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制度化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现代西方国家规范与调整劳动关系十分奏效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被认为是使劳资冲突规范化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发明”,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或应当拥有的特定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中,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制度是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前提之一。这包括了工资协商代表法律地位的确认、协商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作为劳方代表的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法律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政府劳方资方三方协商机制等现代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