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们借助计算机等终端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对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融合发展趋势的理解,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主要优势和作用,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新红 《大陆桥视野》2013,(10):82-82,84
本文分别从故障一安全技术、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通信信号一体化、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对通信技术融入信号发展进行概括,对未来信号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进行客观展望。  相似文献   

3.
4.
5.
6.
一、继电保护发展的现状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商业与军事等诸多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指的就是,在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之下,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能够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的一项技术,目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涵义、类别、功能及其应用,同时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相似文献   

9.
加紧发展电子商务技术 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及经济增长的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带来了新的企业与劳动组织形式,出现了电子商务,诞生了企业网络和企业联盟。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的组织实现网络化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于电子商务,客户与消费者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将成为企业的合作者。中小企业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和建立“虚拟康采恩”,必须采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为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会,而且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意大利48%的就业岗位是由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的,这些中小企业正式或非…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所要探讨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办公的各个环节,为常规工作流程带来了优化和便利,能够使办公自动化更加系统化,加快办公速度、提高办公效率.目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在社会保障业务电子文件处理中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将对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优点进行阐述,分析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更好地应用于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NGN已经提出多年,随着3G临近,数据、IP多媒体内容的日益丰富,NGN的发展也步人了快车道。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人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向以分组交换为主,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说明国家、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核心是通信基础设施,然后详细叙述固定通信网将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为目标,其主要支柱为同步数字系列和异步转移模式;又解释城市移动通信网是利用蜂窝网,使手持电话机之间得以互相通话,跨世纪的新一代将提供宽带信息业务。为了发展全球个人通信,现正积极准备发射低、中轨道卫星族。据市场估测,到2010年,全世界移动用户数将与固定用户数相等,各占世界人口的20%。接着,文中阐述光纤通信依靠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多路系统,可以延长传输距离和加大传输容量。而光子器件的发展,有可能使电子交换的通信网进化为多波长全光通信网。文中又说明卫星与无线技术正在加速发挥优势,除了低、中轨道移动卫星系统外,同步卫星如加大星上天线结构,可能经济地提供地面手持机间的移动通信。还有同温层中气球载荷空中电台,也可能为地面通信用户服务。本文最后总结跨世纪通信技术发展的规律,包括固定与移动会聚、有线与无线结合,并建议通信界对光纤与卫星、光波与微波同等重视,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晋 《大陆桥视野》2013,(12):121-121,123
短波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具有其他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地住。本文简要分析了短波通信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短波通信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体育产业与媒体产业、电子游戏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讨论了体育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加速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桂霞 《时代经贸》2011,(22):168-169
金融业的融合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业与他行业融合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产业,这种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是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有助于金融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强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金融业内原有行业打破分业经营界限,呈现出混业经营局面。金融业原有分业经营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金融机构的全能化、金融业务一体化经营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打破分业经营局限,借助金融创新手段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内涵,极大提高了金融市场资金运用效率,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奠定架构基础。我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监管框架下出现融合发展的现象,是对分业经营模武的否定,更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在对金融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探究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蔡舒依 《江南论坛》2023,(12):37-42
“乌镇模式”中文化和旅游得以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复兴促成了身份认同的形成,品质的追求促成了幸福体验的达成,而政府对市场规律的遵循是以上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本文试图从中探寻文旅融合的形成逻辑,从而总结文旅融合赋能小镇发展的乌镇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1.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议。有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V世界,传递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履属。  相似文献   

20.
北京现代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最早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所推动的电信、广电和出版等部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融合逐步向产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全面渗透。产业融合以产业之间的技术、业务融合为主要手段,以管理、组织融合为过程,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新的市场和新的增长潜力为主要目标。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