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求视角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已突破传统农业和自给自足的局限,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次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体系要注重培育和发展中小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专注于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民,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特定市场,做精、做细某一特定产品,获得降低成本的经验曲线.农村生产合作社可以将一部分收益入股合作金融组织,形成农民通过生产合作社入股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通过生产合作社联保贷款给农民的互动发展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甘慧灵 《全国商情》2007,(7):109-110
农村合作金融使千家万户的农民通过这个组织与全国金融市场网络联结在一起,有力推动了全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要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理念旨在满足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民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因此为保障金融公平应将普惠金融理念融入其中。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法律规制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着风险防控措施不足、监管不到位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农村合作金融要针对突出问题,亟需完善合作金融立法,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发挥合作金融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满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合作金融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核心和基础.近1亿家农户需要脱贫致富、提升2.5亿家家庭联产承包户的市场竞争力等诸多客观因素决定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帮助农民办好资金互助社和各类合作社,在农村建立强大的合作体系,才能扭转农民整体在市场上的不利地位,平衡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目前仅指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当前农村唯一合法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农信社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交织着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冲突,国有银行、基金会与农信社争夺信贷资源的博弈,农信社的制度安排也几经变迁.那么农信社究竟在农村金融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如何被逐步纳入国有金融的制度体系中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演进可以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以后,豫东平原地区的农民收入在减负、直补、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带动下出现了短期内的迅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机制潜在的增收效应已日趋消退。要想维持农民收入长期的增长势头就必须拓展新的增收路径,一个可能的选择是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金融 农业保险 流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的组织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对陕西省1978年~2011年财政支持、金融支持、金融效率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金融支持对农民收入正相关,而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负相关,对农民增收形成抑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广大职工,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金融组织,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走向市场的纽带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1997年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愿望。地区性金融合作的好处在于当危机爆发时,通过给与受害国金融援助来有效地抵御和处理金融危机。在介绍东亚地区金融合作进程之后,重点分析了东亚地区金融合作进展迟缓的原因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作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用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