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3年,柬埔寨组建新政府,实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0年来,中柬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证研究表明,1994~2012年,中国对柬埔寨的贸易、投资、援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柬埔寨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柬埔寨自中国进口贸易经济效应最为显著,援助次之,投资相对较低,柬埔寨对中国出口贸易最低。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是中日经济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1979年以来,日本对华提供了巨额的政府开发援助。其援助力度,援助范围,涉及领域,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其它任何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正逐步转向中国西部地区,这对贵州等西部省区来说,无疑是广泛引进,利用外资,争取国际经济援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新型南南合作减贫机制,借助援助和投资双重途径、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积极分享和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合"能促型"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自我减贫能力。然而,中国在推进对外合作减贫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完善援助和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合作融资模式,平衡基础设施减贫与其他减贫方式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治理和市场制度建设交流,积极协调不同合作减贫机制的关系,构建"弘义融利、开放包容"的对外合作减贫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非洲发展援助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征,这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发展问题的探索和经验。在对非洲发展援助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坚持平等、互利的发展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对非援助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发现: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具有法律基础,基本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立法精神;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具有理论依据,可平衡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与调整成本,以此提高对贸易开放的政治支持度。建议基于“试点先行—顶层设计—省域细化”的“三步走”立法思路,以援助企业为突破、以产业安全为抓手、以发展提高为目的、以合法合规为底线,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贸易调整援助实体性与程序性路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十四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筑与其相匹配的安全保障体系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及其影响的扩大,国外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升温,其中有着许多的批评声音,由此形成了"新殖民主义论"、"中国援助威胁论"等。国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中非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中国企业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还不够、中国的援助可能会增加非洲的债务负担、支持"无赖"国家和带来对西方国家来说不公平的商业竞争等方面。中国在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时与外部世界的对话与磨合将会增多,中国必须在坚持自身利益和获得外部世界的理解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7.
经济外交是中国外交实务界与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概念。尽管二者对经济外交这一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经济外交有两种含义和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即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经济外交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利用国际关系、尤其是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没有充分利用好经济外交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国际金融、能源资源和低碳经济以及对外援助领域的经济外交全面展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援助福利体系两个层次组成。社会保障资金的“基金化”运作、项目确立的“选择性”原则、保障的“多层次化”和社会保障的法治化构成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借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应加大社会援助福利项目的改革力度,建立灵活多样的社会福利援助项目体系;结合广东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建立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记录信息系统,有区别地确立关于个人经济状况的“生计检查”标准;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化进程,完善广东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矿业对其经济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存政府政策过分依赖于某种矿产时,这一影响就能感受到。本文论述了矿业对经济影响的典型内容以及这些影响在亚洲和欧洲的所谓过渡经济国家中是如何表现的。很明显,在俄罗斯、中国、越南和其它过渡经济国家中矿业仍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这些国家对矿业实行中央计划及非经济手段时间不同,矿业的性质及影响也不同,今天,矿业的新特点是向外资及技术援助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将软实力建设提高到国家实力构建的战略层次。软实力有多种来源,对外援助就是一个将抽象的外交政策目标、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具体化,从而为软实力建设注入活力的过程。援助非洲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中国对外援助机制尚不成熟,加上中非文化的差异、援助国间的竞争等原因,使得援助非洲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应通过推动中国对外援助的制度化建设,鼓励援非施工人员与当地的交流,加强援非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提高援非水平,以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具有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应立足区域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文章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7.8%,增长略有改善;CPI上涨2.7%,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维持中性偏宽松格局。改革的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亟待关注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挡,推进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素,充分强调生产要素的循环与利用、生产行为的高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核心突破口以及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主要攻克区[1],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 以及新旧动能的平滑换挡任务依然很重。本文基于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新动能培育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政策建议以及相适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复苏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2010年是我国经济新一个周期的起点,这决定了近两年我国经济将处于经济复苏期.在经济复苏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宏观经济不确定、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前期累积的风险逐步暴露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特殊时期的风险成为银行业共同的课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复苏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特征,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构想,以及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来之后,确立新的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学核心伦理,就成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而科学、客观地认识与经济科学伦理相关的种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又是确立新时期中国经济科学伦理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是基于建国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新的建设时期,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将要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初始条件基础上,从内部环境、国际环境、体制环境等视角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变量,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早期的两次重大经济变革,对新中国早期经济发展道路的目标模式选择和经济关系变化及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在"共同纲领"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新的生产关系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结束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失误与局限性。"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既有积极正确的一面,也有局限性。三大改造的指导思想、选择的时机、采取的方法和实践的效果等有些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