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WTO时代”。入世后农业市场开放,由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价格、品质、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若向中国大量倾销,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等都构成严重影响。中国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和农业融资难却是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入WTO后对农村和农业资金需求与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新的价值观念 ,又是人类新的行为规范。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证明可持续农业具有国别特色 ,中国在特定的农村发展模式和农业发展阶段中 ,在截然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人———地矛盾约束下必然会有中国独特的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和体系 ,从而选择发展可持续农业相对应的实现路径。一、中国可持续农业体系的侧重点概括地讲 ,世界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发达国家模式 ,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模式。发达国家模式以美、德、法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 ,都是…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方法中最新技术EBM模型计算了中国4个区域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建立静态Xttobit模型和动态Diff-GMM模型,估计了农业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在这12年间都有所提高,但增速较为缓慢;农业贸易开放对农业碳排放绩效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产品进口依存度与农业碳排放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农业贸易开放度与农业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满足"资源禀赋假说",即劳动密集型地区以生产清洁型产品为主,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改善有阻碍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具有时滞,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质量和数量的提高都对农业碳排放绩效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业,要怎么创新?要问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一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农业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可以提供些许参考: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目前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86年,与日本差60年,与韩国差36年。虽说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拿来借鉴。但在与国外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河南农业的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河南农业亟需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到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需要迎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转型,同时还需要政府调整完善惠农政策,为河南农业的全面转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齐政 《中国农史》1999,18(2):82-94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典型的农业国家。在公元前一世纪,两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许多农业与文化传统在那时就已被确立。比如农业耕作技术、田间管理、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农业时令以及农学思想等等。在农业生产水平方面,西汉在许多地方都大大超过了罗马;在农业思想上,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但是不同的传统习惯与政治导致了东西方的差异:中国长时期实行的是主谷制农业,而罗马却无意识地做到了植物生产(农)与动物生产(牧)之间的基本平衡,从而奠定了欧洲以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为西欧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撑。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体现在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还体现在我国许多经济部门都是以农业产品为基础发展的经济。只有农业生产稳定,人们有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劳动者难免会遇到与农相关的案件,而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无法详细认识和了解农业经济纠纷和涉及农业相关案件的维权方法,所以一旦遭到关于涉农方面的损失和侵权,他们可能无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在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世界现代农业的最高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因素很多,有资源环境、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农民组织程度和文化程度都较低等问题,依据这些矛盾,最后指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农业利用FDI存在的地区差异,文章测算了中国中、东部地区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的生产率指数,将其(TFP)作为度量农业技术进步因素的指标,并联合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农业扶持政策力度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因素,对农业FDI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在中、东部地区都不明显。扶持政策因素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中、东部农业利用FDI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东部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集约农业高度发展的代表国家日本,其农业发展条件与中国却有不少相同之处:气候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品种类似,人均耕地资源同属地少人多。因此,日本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日本农业集约化发展特点:1.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日本政府的农业财政补贴(对于对农业的投资已超过农业  相似文献   

11.
发武同志的报告,已经把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讲明白了,我同意,并就此做一点补充。这次会议是一九八七年九月北京农史讨论会的继续,它要发展上次讨论会的成果。这次会议要着重研究的重点问题,就是农史科学怎样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问题。农史科学由农业生物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历史科学组成。全部农业科学都是要为改革和振兴中国农业,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服务。农史科学也不能例外。农史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服务。党的十三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七届人大会议李鹏总理的报告报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我们的农史研究必须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一次会议决定的精神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农业现代转型必须走协同创新之路农业现代转型的典型范式有二 :工业化带动模式和传统农业改造模式。理论上 ,前一种以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为代表 ,后一种是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主张。现实中 ,前一模式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概括 ,后一模式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尝试工业化带动模式未获成功之后转而在实践中探索的农业发展之路。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不可能在工业化带动模式与传统农业直接改造模式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二者用之于中国农业发展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尖锐矛盾。就工业化带动模式而言 ,第一、其设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的发展决定了农村和农民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无论产量、质量还是产品附加值都和农业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除技术等问题外,在农产品品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品牌管理能够树立品牌形象,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几千年来,农民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史是一部地主与农民争夺土地的斗争史,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农民打交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农业利益集团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上看,农业发达国家都有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农业利益集团代言,并且它们被认为是在西方社会中组织得最好而且影响最大的利益集团。本文主要分析了美、法、日3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利益集团,并得出对研究和解决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百业之基,是立国之本,是稳人心、安天下的基础产业。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客观地说,目前依然不是农业强国,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美国是全球农业第一强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发达农业之列。对中美农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中美农业合作空间和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打造中国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1,20(4):60-67
“气”观念是中国古代思维的重要取向之一,它对中国整体系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渗透至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农业上,“气”对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农业生态系统观及农业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等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以至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天地人物关系、时程变化、耕种栽培过程及要领的关注和把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农业生态化趋向是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以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农业总体发展脉络,这对于中国传统农业如何走向现代走向持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农业生产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坚强博士是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加中农业科技合作首席执行官。多年来,他在加拿大农业部担任加中农业科学合作的主管,对加拿大和中国农业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的注意力一直围绕着5个方面: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生态和环境;农牧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最后是扶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史前农业的起源、地域分布、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最初的几千年里各地农业的发展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却均无重要突破。只有进入龙山文化时代以后,黄河流域才首先突破了这一低水平的发展模式,为高层次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中国农业的起源,只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任何地域都可以发生农业,故而形成了中国农业起源地遍布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地域分布特征;中国各地的农业起源以后,由于受到气候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各地农业的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又不尽相同,不同地域的农业文化不断发生迁徙和流变,甚至中断;然而,在这种迁徙流变的过程中,黄河流域大约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后,首先突破了这种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开始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进入文明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徘徊发展,黄河流域的母体内终于开始孕育出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华文明的曙光第一次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世界农业传教运动悄然兴起。在采用农业技术和作物育种改良等科学手段来传播福音的思想指导下,受到专业训练的来华农业传教士们,将美国农业现代化经验结合中国本土条件,积极进行推介和实践。他们卓有成效地创建和发展了中国农业现代教育、培育养成农业科技改良的思想和实践、开展国际化农业交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改良品种等,这些都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征程中的又一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