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黑龙江省旅游业的重要领域之一,是黑龙江省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中乡村旅游业也呈现发展迅速的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空间分布不均、经营模式单一、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为促进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旅游车船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革命。旅游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现代旅游业。发展现代旅游业离不开旅游车船业的现代化和质量提升。尚处于传统运作模式的旅游车船业必须重视以上现实,深入探讨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企业家应把握住所面临着战略"商机",在勇于承担重大责任的过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但是与国际发达旅游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仍存在着精细化服务不足、专业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实现我国旅游业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应从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旅游精品供给等方面,全面实现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与新农村建设,也使我国旅游产业从传统单一的"小旅游"向多元化的"大旅游"转变。在产业融合视角下,结合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规模,重点探讨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旅游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背景下,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深挖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新动能。在此背景下,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旅游市场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从旅游供给看,要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和质量化水平;从旅游需求来看,要不断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养居民消费习惯,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理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云南省旅游热点城市之一,随着云南建设旅游大省战略的实施,丽江、保山、香格里拉等周边地区旅游热点逐步崛起,大理旅游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和挑战。本文对大理州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旅游的软环境,提出了加快推进陕西旅游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向精品化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传统的"参观式"模式正在向现代"体验式"旅游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已经认识到"体验式"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有些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河南、山西、北京、深圳、香港五个中国早期的体验旅游尝试省份为例,分析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己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产业只有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使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相得益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业构建和谐辽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政治和谐安定,维护生态环境和谐。然而,由于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导,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旅游产品层次偏低、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足等问题的严重制约。辽宁应正视自身在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旅游业从速度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最终实现辽宁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体育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体育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转变。西部体育文化创新是发展西部体育的立足点;西部地区拥有体育旅游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是西部体育发展的优势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志东 《财贸经济》2002,(11):59-63
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已为历届奥运会所证明.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和决赛分会场所在省份,山东省旅游业面临重大机遇.山东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十分珍惜,积极汲取历届奥运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山东旅游资源与产业实际,尽快制定奥运会旅游促销战略,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实现"十五"期间跨入全国旅游先进省市行列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海南旅游业正处于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一系列的资金需求。从企业自身、第三方支持及政策支持三方面分析了海南地区旅游企业现阶段融资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海南地区情况的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模式,力求为解决海南旅游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景点"旅游是当代休闲旅游中的一项新兴产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切入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了无景点旅游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发展"无景点"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海燕 《商场现代化》2012,(21):100-1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将"转型升级"和"转型增效"正式确立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指出由传统旅游业向新型旅游业的转变是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概况及现状,并探讨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入世,对外全面开放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在阐述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入世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继续推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对旅游生产要素的深度开发;积极发展我国国内旅游;旅游业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陈云 《现代商业》2011,(33):84+8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集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促进扬州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型转换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和积极的角色。扬州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阐述了扬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扬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后期,"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服务革命"时代来临。而在服务经济时代,商贸服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开始向各行各业渗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服务业的新兴业态,更是彻底改变着传统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在此背景下,以观光、看风景为目标的传统旅游业,由于产业链太短、价值链水平偏低,普遍面临行业性颠覆,因此,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和体系,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任何行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与支持。我国传统旅游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收入日益增多、旅游消费规模迅速扩大、旅游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然而,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带薪休假制度不合理、旅游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旅游业因具备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优势,成为了扩大内需的新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旅游产业迎来了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正着力推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在此态势下,需要正确认知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