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世界》2004,(4):10-10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博士近日在接受《中国改革报》采访时认为,未来我国的人口问题将从以总量矛盾为主逐步过渡为总量和结构矛盾并存的局面。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人口转变的战略机遇期,用经济学家的话讲是现在我国正处于“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期。这个窗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未来50年人口发展预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以中国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为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先将统计资料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即以年净增人口值建立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未来50年中国人口进行预测研究。预测结果显示,到2004年底,中国人口将不超过13亿,2010年为13.31亿,2020年为13.60亿,到2050年约为13.9亿,届时年净增人口不足20万,中国人口将基本实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不足。就城市化水平而言,中国与相似发展程度的国家,如印度(36%)、印尼(36%)马来西亚(43%)等相比,明显偏低;更是大大低于中等发达国家50%的水平。“民工潮”将大批农村人口推向城市,使他们变为“准城市人口”,进而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足够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国的人口挑战 今年年初,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公布报告指出:全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有近一亿独生子女。同时,男女性人数不平衡问题愈来愈突出。  相似文献   

5.
外刊精揽     
品牌奥运会 中国人已迷上了品牌。在一个人口总量多达13亿、人口流动性很高的国家,你怎么显得与众不同?年轻的中国人以他们买得起、使用着的品牌,来展示他们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人口问题尤其突出。人口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本文单从人口的角度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一、人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人口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人口大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5.4亿。此后经过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数量又有大幅度增长。70年代初期,人口过多的矛盾就严重暴露出来了。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7.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是决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开始着手分析,引出了人口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联系,认为人口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且分析了目前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最后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查中伟 《价值工程》2011,30(15):302-303
结合中国人口环境,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以2004年三峡库区人口总数为初始值求解了揭示三峡库区人口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由此预测出长江三峡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状态。根据我国人口政策,探讨了该地区人口发展模式转变,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增长量大,数量众多,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质量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的人口红利空间不断缩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低人口增长率将对经济产生哪方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为下一个人口转折点未雨绸缪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老龄化这个长期人口变化趋势中,中国将先后经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从供给侧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第二个转折点是以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为标志,通常具有抑制经济增长需求因素的效应,会妨碍潜在增长率的实现。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入人口负增长会因总需求减弱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不佳,甚至在转变之际出现严重衰退,增长速度经常处在潜在增长能力之下。中国已迈过第一个转折点,潜在增长率已经逐年下降,并即将迎来第二个转折点,如何实现自身潜在增长率成为现实的挑战。面对未富先老国情,中国须特别警惕下一个人口转折点造成的冲击。立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未雨绸缪地进行一系列政策调整,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应对这个转折点冲击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赵勇 《城市问题》2013,(3):51-59
从中国人口自然变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口出生数以及中小学生在校生数的变化对高考报名人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对高考报名人数具有重要影响。中国1999-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缘于1979-1987年中国人口的生育高峰,但随着此波生育高峰的过去、出生人口数的持续减少,高考报名人数在总量上也将逐渐缩小。基于此,认为高校应未雨绸缪,做好生源数量减少的应对准备;政府也应调整人口政策,适当提高生育率,以为未来增加高素质劳动人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人口流动成为人口流动大潮的主力军,大规模的农业人口流动无疑会给村级组织带来种种影响,本文从农业人口流动现状出发,分析了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农业人口流动对村级组织建设带来的系列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12,(10):118-118
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51.27%城镇人口约为6.91亿,在13.5亿人口中占51.27%,使中国在文明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城镇人口居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2012,(8)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显示,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将面临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困境,结构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并不一定就有所谓人口红利。实现人口红利,一个简单条件就是这些新增劳动力必须能够就业、创造财富,否则,无所谓红利可谈。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21世纪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近远期战略目标要求,这就是2010年大陆人口不超过14亿,2050年左右不超过16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多方面的,有人口经济、人口社会、人口生态、人口安全等等。  相似文献   

19.
趋势     
《企业研究》2007,(5):5-5
珠三角人口已接近“临界点”产业升级外迁人口为宜,走向非洲中国企业大有可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二十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广泛地开展起来。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在新的形式和新的问题面前,就需要对于工作进行相应地调整,以符合时代的需要将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展开并落实到位。本论文针对新的形式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