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设计的不断推进,农村也正大阔步向信息化建设迈进。如何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增加对农村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桥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农村迅速的普及,农村移动市场不仅吸引着广大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商家的视线,移动信息服务也成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手段,通过移动信息服务市场、供求等方面对京郊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秋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259-260
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多方参与、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从农村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晓 《商业研究》2007,(11):131-134
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其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和信息意识差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和开发成熟的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农业业信息化建设之良策。  相似文献   

5.
商贸业信息化农村是农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城乡统筹规划的必要环节。文章在界定农村商贸信息化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重庆农村商贸信息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重庆农村商贸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商贸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商贸一体化。最后提出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6.
刘远 《商业科技》2009,(30):1-2
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载体,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农业标准化产业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提升技术层次、装备水平和服务手段,建立起了农业地万标准信息库,新建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农村综合信息平台,方便快捷地实现农村电子政务、乡镇政府上网、信息发布查询等信息化功能.拓宽了农村信息化交流渠道,为农村管理和增产增收提供了信息化服务手段,建国60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提出“新四化”战略和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新型镇化已成为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重庆城乡经济和城乡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发现:重庆农业信息化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创建农业信息化发展长效运营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业信息设施薄弱;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够,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不够全面,服务结构失衡;现有网络成本和门槛过高,农民难以承受较高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针对农村的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论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为农业、农村、农民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因被温总理多次提到而引人关注。其主要观点是穷人主要穷在劳动力素质的落后,根源是信息的闭塞和教育程度的低下。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存在信息差距和数字鸿沟。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当先行。本文就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从目前农村主要信息需求类型和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信息需求中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政策倾斜,打破垄断,吸引多方面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主导作用;优化结构,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完善农村信息市场,为农民提供可靠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完善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息化包括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而且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事实证明,政府的准确定位及制度资源的供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迅速改变传统农业中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和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信息网络普及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的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以农村信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如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农村现状的分析,指出建设县域经济信息化是解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滞后问题的优势,并从四种途径提出了建设县域经济信息化的科学模式,包括:资源共建模式、中介服务模式、ASP服务模式和信息入户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关乎城乡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工程.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忖信息化的推进,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离不开通信和信息营销网的搭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7)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实施步骤,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是当前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繁荣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只是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宿迁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为研究范本,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新路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为加强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国家农业部开展了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通知》,农村信息化示范类型与标准分为五种:(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中,着重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以城镇文化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创造利于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搭建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四个方面,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力,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服务便利了人民生活。但仍存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程度有待提升、城镇信息化的城乡差距较大、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的不足。信息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强化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信息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21世纪信息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对农村信息化含义的理解,全面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村信息化是解决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物价》2009,(1):24-26
农村价格信息服务是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服务活动。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市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中心于2008年9月,在我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8个区(市)县开展了一次关于涉农价格信息需求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