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商行政管理》2010,(22):15-15
中国十城市中级法院工作协作会10月13日在重庆举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十城市中级法院正式缔结协议共建司法执行联动机制。为破解法院执行领域的"异地执行难"和"执行乱"等民众反映强烈问题,今后该十座城市中级法院将形成"执行合力",相互配合协助异地法院执行案件的财产调查、查封等等。  相似文献   

2.
《商》2015,(18)
于司法实践之中,金融案件执行难一方面对法院执行工作有序进行造成极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通及安全构成不良影响,极大的破坏市场经济背景下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分析金融案件执行的重要性,阐述金融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对金融案件执行难的相关建议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金融案件执行的重要性、金融案件执行难的成因的金融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相关建议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康 《北方经贸》2020,(1):67-69
我国涉金融案件执行的数量、标的额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政治责任。在当前执行难的大环境之下,金融执行案件由于本身标的额大、案件执行种类多,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金融执行案件,涉及的利益众多,关系复杂,执行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引发许多次生问题。现从当前涉金融案件的执行现状出发,剖析了涉金融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层面、法律及法院层面、金融机构层面、这三个主要层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破解涉金融案件执行难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层调解组织逐渐消失,大量的甚至全部纠纷都涌入了法院诉讼,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间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给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带来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同时,由于受行政调解的强制力和执行力的局限,合同争议在行政调解后得不到有效执行,导致工商部门的行政调解资源的实际闲置,影响了行政调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较为突出,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时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导致目前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尚无来自外部的合法有效的监督。要切实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维护法权权威与司法公正,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执行案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执行异议案件数量也呈井喷之势,执行异议程序成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案外人最后争斗的一个战场。执行异议制度,作为保障执行程序中利害关系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却也在现实中常常被利用作为阻碍执行、拖延执行的一种手段。目前,大量执行异议案件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程序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因此,如何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避免程序适用及裁判尺度不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执行异议制度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兼顾公平和更加注重执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振 《商》2014,(37):261-261
在整个诉讼阶段来看,特别是民事诉讼,执行阶段是颇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整个诉讼收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对于执行工作颇为关注,经过在西安基层法院的长达半年的调研来看,执行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人的财产难找两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法院执行案件的中止率高,申请执行人权益难以较充分的实现,延迟利益甚至主要债务得不到实现。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翻阅了该法院2000年至2014年的大部分执行案卷,发现大多执行案件的中止事由皆是因为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申请执行人不能提供被执行人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线索,还有一部份是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已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  相似文献   

9.
许璘哲 《商》2013,(20):243-243
执行和解是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泊,另一方面是违法的社会成本偏低。作为应对,申请执行人一方面可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并由执行人员加大执行力度;另一方面,还应逐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加大拒不履行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从法院系统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来看,执行涉案率居高不下.正所谓有权利就有风险,执行岗位责任重大,风险就更大.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执行工作领域是法院审判工作风险高发重灾地带.因此,推进执行工作风险防控管理是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法院适应新时期的审判要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的重大举措.在审判管理中加强执行风险管理的研究与落实,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伟为 《中国市场》2008,(31):27-2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民事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在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重了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执限"这对矛盾。"债权凭证"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例,它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案件执行过程中质量和期限的冲突,大大提高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基于生产生活的必要且不能再生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即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因此只能执行被执行人及共同债务人应得的份额,并且要保留其生活必须费用,其中包括养老保险等必须费用,而对于其他家庭成员应得的份额不能执行,其理由是,农村因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分配土地补偿款时是按人均分配的,其分配是基于一定的人身关系,在不能认定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债务人时就不能对其应得份额进行执行。本文对于农村征地补偿款执行案件的有关问题,在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法院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金东 《商》2013,(22):264-264
法院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案件合理、有效地执行,对于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保障判决、裁定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民事执行案件占据了整个执行案件的绝大多数,如不能尽快、合理地解决好当前执行现状的问题,不但会影响我国法制社会的建立,还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是处罚种类和幅度说明制度。办案人员在案件调查终结提出行政处罚建议时,必须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援引《青岛市工商局常见违法行为罚款参照执行标准》有关条款规定,对照案件当事人违法行为事实和情节,  相似文献   

15.
赵刚 《消费导刊》2014,(11):230-230
近年来,随着被执行人可采用的规避执行手段的日趋隐蔽化、多元化,其利用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而采取不正当方式规避法院执行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结合我国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主要从主客观两大要件对以去除特定身份方式规避法院执行的认定进行判定,以期能够对解决规避法院执行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互惠原则作为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适用中仍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尤其是在两国之间尚未存在承认与执行对方法院判决相关国际性条约的情况下,互惠原则可谓是一份外国法院判决能否得到承认与执行的决定性因素。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在中国—东盟的各国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其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此情势下,互惠原则的适用便成了首要考虑的因素。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之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应当以此为契机,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发挥互惠原则中的礼让精神,将"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与互惠原则的适用充分结合,积极推动推定互惠的适用发展,进而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法院判决相互流通,也有助于提升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尊重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目前,由于法律本身的瑕疵,以及受法官自身、社会公众与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还比较大,而社会公众主要从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中感受公平、正义,这显然不能让人更加信服司法。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正处在不断上升发展的阶段,未来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需要强化法官队伍建设,提高人民法院办事效率;强化民众法律意识,实现法律与社会的和谐;做好媒体宣传,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努力让社会公众信服每一个司法案件。  相似文献   

18.
何龙 《商》2013,(20):263-264,253
执行程序作为法院程序之终结程序与当事人权益实现最为密切,很多既定法律文书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执行程序的执行效果。而执行和解制度作为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权益实现的一种手段也是法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现行法院执行实践,“执行难”是执行中一老大难的问题。这在被执行人元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体现的更为明显。执行和解制度的产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较之法律文书产生时被执行人经济履行能力已严重恶化。其二,法律不外乎人情,即意思自治原则在法律上的承认。其三,法律文书所确认的申请执行人权益的最快实现和现况下的曩大保障。为了确保执行和解制度设计初衷能最大的发挥出效果,本文针对执行和解制度实施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从执行和解制度的定义、特点、法理基础、应对之策等方面作了一些基本尝试,希望能为执行和解制度的更好实施带来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到公平正义"。基层人民法院应当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全民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20.
赵先要  ;乔宝川 《商》2014,(50):197-198
面对我国不断加剧的利益冲突,让法院现有的司法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推进和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员额制成为了重要的突破口。其主要目的是建设正规化、职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以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提供人才保障。因此,本论文主要是以提升法官选任条件、分流管理,以及完善其职业保障与惩戒机制等来消除司法中公信力低和司法权威缺失等弊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