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相似要素密集度假定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新Heckscher-Ohlin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可以解释不同要素密集度假定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别进行研究使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更为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3.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分工源自比较优势的差异,而比较优势理论却是建立在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完全竞争和不存在规模经济假设上,制约了其理论的适用性。战略贸易理论以更符合现实的假设前提,强调外部性、学习曲线和规模经济,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发生的原因和效果,为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引导国际贸易政策走出比较优势的长期误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发达国家间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将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方式称为产业内贸易,并试图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等来解释这种贸易方式,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此产生.我国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集中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上,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比较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解释二战到1975年间出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保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向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文章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异性、国际直接投资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并就我国机电产业发展和机电制造企业有效竞争战略的制定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是经济理论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背景在发生变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推进。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条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要素变化、市场变化、角度变化、对象变化等方面。新贸易理论引入了技术变化、需求,重点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强调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政府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获取竞争力,公开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合理的竞争约束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业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借助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新疆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并以1999--2007年新疆加工贸易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并提出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区内区外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价值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量与估算,分析了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技术要素含量不同、特定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大小、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规模经济、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贸易集中度、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组织结构因素等方面。最后分析了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杨柳 《商业研究》2006,(11):127-129
随着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为此,必须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结合我国实际从国际经济视角,制定出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给参与国带来的影响,因为越来越多的贸易发生在相同的产业内部而非产业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之一是消费者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产业内贸易不会引发生产要素收入的大规模重新分配,它更能利用规模经济、激发创新和减少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它以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为基础,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未曾涉及的问题。其主要贡献在于,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商业时代》2015,(10):36-37
产业内贸易是一门新兴的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的研究对于国际分工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产业内贸易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正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新的理论。本文围绕产业内模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内模型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模型,在综合考虑国家特征以及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突破原有的研究瓶颈,为差异化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成因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内贸易产生机理的特殊性。通过构建更加贴近中国国情的产业竞争度模型,来解释中国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发展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8.
论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及其与跨国公司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描述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以此说明其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而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两种重要形成因素——规模经济及产品差异化,并且结合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活跃表现,分析其与产业内贸易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运用Grubel和Lloyd(1975)与Greenaway,Hine和Milne(1994)的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界定,并使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定因素有国家要素丰裕度差距、可持续发展差距和平均市场规模,而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定因素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