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财政分权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而集权性政治体制又使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更加复杂。本文利用我国2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行为的特性及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隶属于同一省份的城市在支出规模、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上皆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策略互动,而隶属于不同省份的城市在各项财政支出上的策略互动相对较弱。此外,省级政府在支出规模和经济性支出上对辖区内市级政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在社会性支出项目上则未能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这一实证结果表明政绩考核及官员任免制度带来的政治激励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助于贫困减缓?这成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需要厘清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对我国30个省份1988-2011年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与反贫困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与贫困减缓存在非线性关系,即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将有助于贫困减缓,而过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会形成地方政府干预陷阱,抑制反贫困效果;我国现有农村信贷资金规模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融资困境,实现贫困减缓,而我国的农村信贷配置效率处于低水平,对贫困减缓作用不显著;与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较弱的地区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的规模和效率对贫困减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通过计算30个省份的全口径财政收支,结合各地历年的政府债务余额,估算了2015年-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隐性债务规模.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额为13万亿左右,占GDP比重约为13%,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对隐性债务的管控成效显著,2019年较2017年规模总体下降,但仍有12个省份隐性债务持续增长,特别是西部和东北省份风险管控压力相对较大,需要高度重视.本文建议从顺应市场、落实责任、防范风险、加强研究等方面遏制、化解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4.
公共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历来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文章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张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突出提质增效,优先保障民生改善和重点领域支出.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民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密切相关,"十四五"时期,预计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为此,本文从改善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出发,依照《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国办发﹝2018﹞67号),基于细化支出责任和精准安排转移支付视角,理论上厘清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作用机理,采用SE-SBM-DEA测度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以公共卫生共同事权下的支出责任划分为依据,分别从全国和五档区域层面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既有分权体制下,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和转移支付不精准制约了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提升.将效率分解,发现财政分权对五档区域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负效应存在异质性.本文建议以修正体制安排为导向,厘清政府支出责任,实现转移支付与医疗保障对接,各有侧重地构建与五档区域相适配的财政分担机制,充分释放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公共产品,具有正向的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以DEA模型为基础对2001年和2013年两个代表性年份各省份的公共教育支出效率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东部地区的公共教育支出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二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建议缩小地区内教育支出效率差距、均衡东中西部发展,明确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我国西部地区11省、市(自治区)2001年—2010年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其中,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867,纯技术效率得分的平均值为0.95,规模效率得分为0.912。本文发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十年,西部地方政府整体公共财政支出效率有较大提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支出效率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呈现出逐步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增加政府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这一政策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过大、支出总量相对不足、支出结构失衡等支出风险,客观上加大了中国业已存在的财政风险。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外语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分析出发,探讨了培养其职业能力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上大学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颇受争议。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提前进入职场,还是用三年的时间去高职大学深造,成为摆在对口单招的学子们眼前的一个两难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会计专业的高职生为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研究高职大学三年的成本投入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拥有人事任免权,并以GDP的增长作为考核标准的政治体制下,我国的财政支出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文教科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而最能反映一个地区居民需求的科教文卫支出则无疑被忽视,甚至被其他支出所挤占。收入分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在经济建设的投入上,也是最明显,但它似乎并不能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而且,倾向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也不能使地方政府在支出中将更多的部分用于科教文卫。  相似文献   

14.
通过验证发现,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有产出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以基本建设支出、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对产出的影响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当只考虑生产性支出的水平影响时,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而当考虑到生产性支出的滞后项时,三项支出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在静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5.
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福利开支增长是否可以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已有文献提出正、反两方面不同的看法。文章利用我国1996年~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政府社会福利支出占GDP之比为解释变量,以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社会福利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变量。社会福利支出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大大高于社会福利支出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因此,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时,应重点投向提高国民教育程度、改善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健康等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这将可以实现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的人文素质要求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因此,在重视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如何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是摆在高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纵向失衡压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赶超压力,这两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而转移支付带来的财力增强则会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以16个省区市的237个地级市为样本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其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显著正相关,与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效应,随着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可以弱化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影响,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负向作用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表明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压力,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应改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以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省以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以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  相似文献   

19.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巴罗的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条件和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为2.33%和0.81%,目前两项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皆已超过了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缓解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压力,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建议落实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政策,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激发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缴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天津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年以来天津公共教育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天津公共教育支出存在着基础教育领域投资力度弱、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金使用不合理、政府间教育支出分担不够合理等三方面结构不合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