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卫229块到2014年底,综合含水86.8%,采油速度0.84%,地质采出程度30.52%,自然递减10.09%,出现了井况变差、注入水优势渗流方向不清、分层动用差异大。对此开展了层间精细注采调整,充分发挥各类储层开发潜力,达到提高储量控制和动用程度,保持油藏稳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非均质油藏多层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严重、低压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研究。采取了以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为基础,以分层注水为主,分层监测、分层堵水工艺技术相结合的一整套分层采油技术,有效发挥多油层的生产能力。有效地控制老油藏产量递减,实现老油藏连续多年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于油气资源开掘业,自然递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自然递减率作为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反应了油田开发形势的好坏.十一五以来盘河断块通过井网层系调整、精细注水、精细油藏管理来控递减促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断块自然递减率由十五初期的15.02%下降到十一五末期的12.8%.2011年在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该断块通过实施“三优”工程,进一步探寻控递减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原油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4.
目前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成为萨北油田原油稳产的主要对象,且二类油层地质储量接近萨北开发区总地质储量的二分之一,剩余潜力大。但二类油层井段长,层数多,较一类油层相比,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二类油层整体的开发效果。所以研究探讨二类油层聚驱分层注入技术界限,明确分层注入的井层选取原则及分注时机,保证高中渗透层充分发挥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动用薄差层,使整体的开发效果得到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分注注入的工艺设计,并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量的给出了分层注入的选井选层原则及分注时机,在实践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二类油层最终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萨北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综合含水逐年上升,未上过压裂的井越来越少,从中选取措施井、层越来越困难,单井和油田产量递减,必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为此有必要分析分析油井一次压裂效果变差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好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是一项增产稳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喇嘛甸油田水驱目前综合含水已高这94.8%以上,为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应对高含水及低产能井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了硼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在措施选井选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常规测试方法,综合判断水驱油层的动用状况,加强对高含水层及剩余油富集层判断的精度及准确性以有效指导水驱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锦612块在采取一系列进攻性措施补充地层能量的情况下,区块产量依然下降,进攻性措施只能减缓区块产量递减,如果依然只是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必然会出现产量的大幅度递减,成为影响稳产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地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积极转变开发方式,补充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稠油区决油井井下状况日益严重的情况,油井无法实裢分层注汽、“堵水措施,大大影响了油层的动用程度,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为有效控制套变对油井的影响,通过对油井实施琐砂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和蒸汽热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历经30多年的勘探和开发,成本逐年攀升,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递减,高投入的三高开采阶段,保持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产量、成本、投资、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挖潜增效点越来越少,企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卫22块经历了储量探明快、动用快、产量增长快和采油速度高"三快一高"的发展阶段。该区块经过多年的强注强采开发,长期受注入水的"冲刷",油层物性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层间和层内渗透率差异越来越大,单层突进系数高,层间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油藏采出程度的提高、深部调剖(驱)处理轮次的增加以及调剖剂量不能有效放大等因素的影响,效果呈下降趋势,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度增大。如何实现油藏的深部调剖(驱)成为该油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层Web体系结构普遍存在可重用程度低、维护工作繁琐、程序应变能力较弱等不足。因此,在开发web应用系统的过程中,提高开发效率,合理选取技术进行分层设计、框架搭建,充分发挥应用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就尤为重要。对基于J2EE五层体系结构的Web开发框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于Struts框架的J2EE架构中实现对象持久性的局限性;在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之间设计了多源数据访问组件,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异构数据库的统一访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多层Web体系结构普遍存在可重用程度低、维护工作繁琐、程序应变能力较弱等不足。因此,在开发Web应用系统的过程中,提高开发效率,合理选取技术进行分层设计、框架搭建,充分发挥应用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就尤为重要。对基于J2EE五层体系结构的Web开发框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于Struts框架的J2EE架构中实现对象持久性的局限性;在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之间设计了多源数据访问组件,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异构数据库的统一访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岩性油藏的合理开发问题,一直困扰当今油藏开发工作者。周矶油田的周16井区为一岩性油藏,通过油藏开发工作者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深化认识,挖掘岩性油藏的剩余油,为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做出了贡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探讨周16井区开发的成果和后期稳产潜力,从井网部署、注水强度、注水方式、整体措施、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就今后周16井区的稳产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西块注聚井的开发过程,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为今后的聚驱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聚合物区井喇4-P2188井从注聚到目前经历的见效期,含水回升期、注聚后期三个阶段的开采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聚前采取调剖措施,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聚中采取分层注聚措施,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注聚中期采聚压裂措施,可充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注聚后期采取压裂措施,可有效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锦45-7-14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上台阶的东北末端。含有面积0.7Km2,1995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4吨。其油层发育特点是油层单层厚度小,平面上起伏较大,连通性较差。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矛盾越来越大,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我们开展了以油藏精细描述为手段的地质特征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调整井部署工作,从而对整个区块实施规模化挖潜,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28-128,125
三类油层固油层厚度薄、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原因,聚驱后表现出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油层动用差、油井含水下降幅度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聚驱效果,试验中采取了分层、压裂、解堵等综合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两三结合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了改善试验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保证试验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东油田区块是吐哈油田新开主区块,行政区划分隶属哈密地区伊吾县管辖。地表为戈壁滩,地面海拔490m左右。构造位置:三塘湖盆地牛东2号构造。该区块井井别为采油井,井型为水平井,设计井深:2400-3400m,目的层:石炭系。开发目的:通过压裂提高本区块油藏动用,现探讨牛东区块水平井钻井液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采油工艺技术中,聚合物采油的技术是将聚合物干粉颗粒一定比例地均匀地散布在水中,聚合物干粉颗粒在得到充分的润湿、分散和溶解后,实现采油技术的突破。聚合物分散技术主要用于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多元复合驱工程,是老油田在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艺,当前在辽河油田等部分油气田企业,减缓油田产量递减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工作中,聚合物驱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为辽河油田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采油工艺技术中.聚合物采油的技术是将聚合物干粉颗粒一定比例的均匀地散布在水中,聚合物干粉颗粒在得到充分的润湿、分散和溶解后,实现采油技术的突破聚合物分散技术主要用于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多元复合驱工程,是老油田在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艺,当前在辽河油田等部分油气田企业,减缓油田产量递减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工作中,聚合物驱已经成为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为辽河油田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提供有力的枝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由于使用功能的变化,设计时常采用转换粱、转换板来实现建筑物不同支承结构的转换.转换板由于承受的荷载较大,板体厚度大,造成支模系统受力大且复杂.连续施工劳动强度大,砼的水化热难于控制,一般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叠合及连续浇筑,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本文重点对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确立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