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秋成 《商场现代化》2006,(11Z):226-227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新疆省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用判别分析对分类的结果进行校验,对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则城市化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析.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演进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分析与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相关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环境质量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压力仍然比较大;城市化虽然带来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状况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服务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城市化水平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城市化对服务业增加值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服务业增加值对城市化的反向作用,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笔者就此提出我国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重大标志。有学者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因此,目前有很多学者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但是在城市化水平评价的众多指标体系中,单一指标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现状的要求;复合指标要么过于繁琐缺乏实用性,要么不够完善,对某些重要的方面没有衡量,缺乏科学性。本文从城市化内涵研究出发,采用层次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区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进行排序,以期对广西城市化进程的总体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互动程度,对于积极推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别建立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安徽1985-2004年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安徽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安徽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所辖七区一县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根据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乌鲁木齐市区域划分为四大类型。同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分异特征,探讨了各区县在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范斐 《北方经贸》2010,(7):26-28
城市化是大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其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的劳动人口所决定。在运用城市化比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测度了辽宁省14个地区2003~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适度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绝对值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云南省2000-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导致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秋艳 《商场现代化》2006,(28):310-311
本文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人口、居民生活方式与质量、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2004年新疆省城市化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以找出新疆省各市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曲靖市各县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并运用SPSS相关分析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又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速度、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快曲靖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对全国城市有辐射效应,城市化水平代表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分析评价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对促进城市化发展以及带动全国城市共同进步有重要意义.对于36个中心城市,选取11个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实现对数据的降维,从而对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城市排名分析36个中心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差异,进而得出城市化发展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碳排放的密集区域,城市化是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1985-2009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和同期中国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碳排放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显著.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提出中国实现低碳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休闲产业对城市化建设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休闲产业对山东半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有着显著且稳健的影响。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休闲产业的宏观管理、培育积极的休闲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以促进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宁夏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因素,对于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宁夏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重共线性修正模型,对宁夏城市化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中,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据此,笔者提出了宁夏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水平与房地产业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城市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因;房地产业的发展则为城市化的结果与外在特征,并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江苏13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排序,并对江苏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业经济和城市化对电力需求影响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丁艺 《商业时代》2006,(19):85-86
电力需求预测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学者讨论的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长,也造成全国范围内的拉闸限电现象。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定量的方法阐释了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城市设施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对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设施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就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进行统计评价,揭示我国城市的发展质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找出各地区在设施建设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道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介绍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方法——因子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选取了构建新疆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城市化发展水平实施评价,依据样本的综合得分排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启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因素,对正确制定消费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择一些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并对它们进行量化;接着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实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结构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了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状况关系的基础上,对江苏省苏南板块5城市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镇江城市化水平在苏南板块5城市中均处于相对落后的结论,分析了镇江城市化对其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