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银行业股票价格与美元/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股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存在传导效应,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银行业股价存在传导效应且传导过程是非线性相关的,对此文章提出相互良性传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郝丹 《中国电子商务》2013,(14):230-231
汇率波动对一国贸易品价格有重要影响,论文通过分析汇率波动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汇率波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价格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价格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5-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农林牧渔总产量、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农林牧渔总产量对农产品价格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有序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业友 《商业时代》2011,(31):49-50
本文运用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相关经济数据,定量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短期传递效应约为20%,长期传递效应约为42%。较低的传递效应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解决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问题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1年1月-2010年9月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CPI的影响比较微弱。CPI自2007年以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政府相关部门在预测通胀率时要重点关注其他影响CPI的因素;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总水平,要应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健全外汇市场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促进内需;合理运用需求、供给等政策组合,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继续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加快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健全汇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就是经济,与经济有着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人民币是研究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研究人民币一定要从人民币汇率入手,人民币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不仅表现在汇率数字的变化上,更反映了我国相对于境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包括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生产力水平与国内企业的财富创造能力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国际金融和计量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过后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我国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讨,分析表明汇改后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通过预期机制作用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综合我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SVAR模型实证得出当期股市收益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率正相关,并且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率和股市收益率而言,产出冲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影响均很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人民币升值,引起社会各界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激烈讨论.本文利用Elbadawi和Montiel均衡汇率模型估算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实际汇率比较得出:人民币仍存在升值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如下建议:要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步伐,推进企业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汇率价格体系不断地完善。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GARCH(1,1)模型,研究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对离岸汇率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NDF汇率对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较弱;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即期汇率未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月度数据为主要研究样本,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上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但冲击后的有效汇率在回归到零值后会越过零值重新回到升值的趋势中;国际油价上涨对CP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油价上涨是推高CPI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上涨引起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波动;国际油价上涨对出口增长率的影响表现出J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愈发频繁。通常一个国家的经济发生改变将通过汇率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1995年01月至2015年09月的月度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1%对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系数分别为0.095%、0.071%。使用回归分析、ADF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波动和国内价格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GARCH(1,1)-t模型,以人民币/美元汇率为样本,研究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波动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性和尖峰厚尾性,且比较容易受到过去波动和外界的冲击,表明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子区间的分析表明,随着人民币汇率管制的逐渐放宽和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加快,汇率波动所受的外界因素影响越来越多,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但动态参数估计结果显示不能简单得出汇率管制放松和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使得汇率波动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汇率改革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数据分为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利用GARCH类模型分别进行研究。只有金融危机后的数据满足GARCH模型平稳条件。金融危机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人民币升值具有杠杆效应,同时人民币升值的消息对人民币波动具有非对称效应。金融危机后这种杠杆效应仍然存在,但是不存在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虽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应该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适当放宽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诚 《商场现代化》2010,(21):167-168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为研究对象,通过事先理论分析、事中建模以及事后数据分析这三个层面,定量、定性解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的传导作用。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环境特点、宏观形势以及国内企业的微观行为来阐述汇率传导效应的"因国制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对外贸易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弗亦 《商业时代》2011,(34):45-46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是贸易顺差未减反增,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没有体现.本文基于此背景来探讨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利率提高的价格“传导效应”,分析其对国际贸易收支产生的影响,提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未能减少贸易顺差的原因在于出口退税等政策对汇率升值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事实上已经形成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通过建立Copula-GARCH-t模型,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元四种货币的汇率收益率序列波动特征及其相关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我国1998年7月~2008年底的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月度数据,以汇改时间作为突变点,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联性明显增强;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邻国汇率效应和中心汇率效应引入汇率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中,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以东南亚五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双边实际汇率、邻国汇率效应、中心汇率效应对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短期邻国汇率效应外,双边实际汇率、各国收入水平、长期邻国汇率效应以及长短期中心汇率效应对中国同东南亚五国进出口双边贸易的影响均显著;邻国汇率效应在短期促进出口而抑制进口,在长期作用反向;中心汇率效应对进口和出口贸易的作用方向表现出一致性,在短期具有“溢出效应”,而在长期表现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