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一年,一个民族集体觉醒。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 此后的30年间,从此,世界开始书写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9月27日,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中国奶业"为主题的2018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9,(12):43-43
为纪念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开展20周年.12月6日-7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在湖北省仙桃市联合召开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资源国情和发展阶段,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今后一个时期,“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这项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果生产稳步增长,成为世界上水果生产大国.本文从栽培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布局等方面对中国水果生产发展情况做了历史性回顾和总结,同时剖析了水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来看,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是大趋势之一。入境旅游是中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的基础性指标。文章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其次从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倍数(率)和客源国竞争态三个方面对主要客源国(地区)市场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入境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即入境游客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三大区域差异显著、外国游客分布格局较有选择性。旨在使各省区市认清自身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实现中国“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既定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郑有贵 《中国农史》2016,(4):115-123
1978-2012年中国农村发展变迁,以形成发展变迁新的重大促进因素为依据,可分为1978-1984年、1985-2002年、2002-2012年3个阶段。农村巨大发展变迁能够得以实现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形成了适应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机制,即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通过组织化、规模化增强"三农"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富农强农惠农建农政策支持"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7.
9月27日“1978—1993年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在京开幕。这次博览会是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举办。参展报刊3000多家,可谓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林业经济》作为林业部的参展刊物之一参加了这次博览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属出发,回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分析农地产权结构。结果表明: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所有权归属逐渐由国家向集体转变,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以集体发包和农户承包的方式派生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再进一步派生出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土地权属认知模糊和农地产权残缺。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证分析(1978~2004)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大小进行了分析,据此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变得越快,忘记和消失的就越多。如果说,在民间和文化的意义上,这三十年最伟大的成就就是重新发现了个人,重新寻找和捍卫人的自由和尊严。那么,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和没能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物,就是三十年交给每个公民的一份答卷。到底谁留下了,谁失踪了。谁永垂了,谁蒸发了。就像数一数自己身边的朋友,就知道岁月带给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1.
1978年 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认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设施在食品市场发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人均市场交易额和蔬菜类、水产品类、肉禽蛋类、干鲜果类和粮油类5类食品人均交易额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结论:①基础设施对中国食品市场发育有显著的正影响;②基础设施对各类食品市场发育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有的食品市场发育影响大,而对有的食品市场发育影响较小。这些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1978~2014年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 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809.1kg/hm2,总体波动幅度大于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波动幅度。(2)研究期间,省域玉米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中国玉米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省域玉米播种面积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东北区和华北区的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省域玉米单产增加量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省域单产以趋势增长为主,但年际间的波动较剧烈。[结论]1978~2014年,省域间玉米生产分异特征明显,建议制定差别化的玉米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4.
1950-1978年,在越南抗法、战后恢复和抗美等时期,中越两国政府签署经济技术援助、科技合作及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等一系列协定、议定书。中国通过中央部委计划提供援助、广东等南方四省"对口援助"越北七省及边境援助等途径,以接受留学生、实习生、代表团来华学习、考察和派遣专家、援建成套项目等方式,对越提供种植、养殖、农田水利、农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农机、兽药制造等全方位、多层次技术援助。其特点:援助时间长,途径与形式多样,规模和援款额度大;援建成套项目配套全,技术新,主要是新中国引进和创新技术;援助条件要求高、克服困难多、成效显著,越方高度认可。这段技术援助推动越南农业恢复和发展,对国际农业技术援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21年2月26日,农发行召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总行领导与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农发行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座谈。农发行董事长钱文挥,驻行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昭翮,副行长孙兰生、赵鹏、张文才,行长助理朱远洋,董事会秘书周良伟出席会议,副行长徐一丁主持会议。图为行领导与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6.
1978~2012年中国烤烟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烤烟生产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揭示中国烤烟生产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文章通过构建重心拟合模型,计算了1978~2012年35年间中国烤烟总产量重心、烤烟种植面积重心和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移动距离、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等,并对总产量重心与种植面积重心和单产重心之间的时空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烤烟生产重心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由中向西、从北向南的演进态势。其中,烤烟产量重心35年间向西南方向移动了32.8°,平均每年移动距离为19.2km;烤烟种植面积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8.7°,平均每年移动距离为17.1km;烤烟单产重心向西移动趋势较为明显而向南移动的趋势并不明显;烤烟产量重心与烤烟种植面积重心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实证分析结果证明,耕地资源禀赋、城镇化水平以及种烟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烤烟生产比较收益的地区差异是驱动烤烟生产重心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化标志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农民支出行为的变化,则从生产积累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着农村及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其产业结构,论文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从总量增长、收入来源结构变化两个方面分阶段地考察了1979-1986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数量特征,并通过动因分析和因素分析,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演进以及重要贡献等诸多方面,对这一具有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个人积极性很高,但往往事与愿违。农民的意愿,在村里比什么都重要。解决乡村的"关键小事",处处都要体现农民的意愿。乡村振兴措施行不行,关键是看农民高兴不高兴。有怨气,就要警惕和整改;高兴了,就应坚持和推进。要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激发了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78—2006年的财政支农数据,选择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作为农业产出的度量指标,在传统的单方程0LS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邹至庄虚拟变量,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分阶段实证考察。结论表明,1978~1993年,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以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显著为正,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相关农业经济指标的弹性却显著为负。但上述效应在1994年以后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的对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有了大幅下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GDP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有了显著上升,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业GDP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明显下降。农村救济费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一直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在保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光阴荏苒。"八七"扶贫攻坚时间已过去一半,而攻坚任务完成还不足三分之一。面对21世纪向我们快步走来,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继续投入扶贫攻坚战呢?去年年中,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短文《扶贫也应打假》。文章说,现在许多地方扶贫工作存在"三假"。一是假扶贫。某些干部表面上对扶贫很重视,每年也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可就是不动真格的。将扶贫款,或是挪作它用,或是挥霍一空。这些人心里想的与文件、规划上写的不一样,会上说的与会下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与实际干的不一样,对领导说的与对群众说的不一样。以致"贫困户在西边,扶贫在东边","疮生在头上,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