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2.
纪慧敏 《活力》2009,(9):40-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当事人仅能获得其自身受侵害权利范围内的救济。而对于超出自身权利范围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无权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3.
郭泽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115-116,13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进行,社会利益朝着多极化发展,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有专门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保护,而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后却没有良好的救济机制。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件应该是利益协调和安定有序,尤其是社会公共利益与其他各种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所以本文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公益诉讼的构建展开论述,力求通过完善司法,建立个人、公共、国家利益保护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情况下“公共利益”的表现 有专家指出,“公共利益是一种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利益,即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是同一社会范围内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同时,公共利益也是一种具有社会共创性的利益,即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依靠同一社会范围内的每一成员的共同创造”。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它的受益对象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12):167-172
当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食品安全法》确立的"社会共治"模式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实质是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政府主导型治理,其他参与治理主体被悄然边缘化且正当利益被疏离,协同效应无法实现。利益均衡,不仅是参与共治主体间动态上权利、利益的公平,也是主观认识上的一种均衡。食品安全治理的域外考察与利益均衡的正当性分析,凸显了重构权力与权利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兼顾多元利益的妥当。在契约精神下,通过企业、公权力、公众理性协商下的利益协同与主体间内部利益的理性认同,来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规范性治理,以寻求利益均衡成为食品安全治理政策演进的一种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我国解决消费者纠纷主要是民事诉讼程序,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诉讼程序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我国对原告主体资格做出了新的规定,即除中国消费者协会外,法律规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具有起诉主体资格。但我国对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立法者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及不断通过司法实践进行完善。本文从"主体资格"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的种类以及范围,并对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是指不特定的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人民把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时,公民的个体权益也同时受到了损害,公民应当有权依法行使诉讼请求权,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实现对自身权益的合法维护.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基于此为构建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得以实现,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当公共利益收到行政机关违法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侵害时,与其有法律上利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它运用司法手段保护公共利益,规范行政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本文从公益诉讼的概述、特征及其必要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审理程序的建构等五个方面来简要的阐述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0.
在《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项下的公共利益豁免抗辩与立法目的中的社会公共利益相呼应,是特定情形下垄断协议的一种违法性排除方式.但是,公共利益要件的认定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排除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私人利益,谨慎地代表对于社会整体性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施行以来受到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高度关注,承担了"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重要任务.针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提出了很多规制政策设计.其中"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便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而不论是法律行政法规还是部门规章,均只提出了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却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或指引.只有正确理解数据的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针对不同形式或内容的数据分别以敏感性为基础进行量化定级区别对待,才能理解该制度的意义,发挥制度作用,维护国家安全、数据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制修订产品标准需注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以及环保、节能等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其标准的制修订水平和质量不仅决定着相关产品本身的质量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到产品使用时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环保节能等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制修订这类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制标程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产品标准中或产品使用时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的因素和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评估,充分听取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代表方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和平衡与产品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问题,通过产品标准的制修订使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产品标准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一、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诉的利益的困境"无利益即无诉权"的困境。民事诉讼理论——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认为,诉的利益是指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从字面上理解,可称之为公共的利益,简称公益。但自提出之日起,就没有给予公共利益一个明确而权威的定义,它应用于经济、政治、行政等领域。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理由,并且公共利益的概念是界定政府行为必要性的主要界限,界定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内容的多样性、结构的矛盾性以及受益对象的难以确定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主体对其概念和特征的理解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赢利组织的最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盈利组织,媒介也需要在照顾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获得尽量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媒介必须首先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之后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才有可能发挥媒介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如何确立自己的经营战略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需要对媒介进行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央企社会责任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频频爆出央企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件,引发民众对央企的质疑。央企为自身经济利益牺牲公共利益,民众对央企抱怨越来越多,央企的社会评价也持续走低。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还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规范,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央企作为国企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央企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对于促进国企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以"阶梯电价"为例,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探讨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利益被集团利益所掩盖的事实,表明政府在权衡各方利益时的对公共利益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叶盛 《管理观察》2017,(20):72-7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化背景下掀起了政府治道变革运动,但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市场、政府失效,政府治理也可能失效,善治理念应运而生。当前,"善治"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范式",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话语"。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是一种网络协同治理模式。善治主体间关系是一种动态、复杂的网络互动"嵌套式"系统过程,从而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及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多元自主、协同治理、共治共善"的总的、抽象化价值追求,走向善治社会。  相似文献   

19.
《蜀都房地产》2004,(8):18-20
第一条 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招标投标法是指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法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保证项目质量,调整人们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法律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