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机构撤销条例>2001年底正式颁布执行,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随之摆在我们面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入世后的整体竞争实力,加强其风险监督、预警、控制、处置,保证客户存款安全和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面对的几个现实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缺陷 首先,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呈现出分散性和原则性的特点.尽管现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的接管、解散、撤销、破产都有规定,但规定过于粗略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比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涉及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条款仅有第38条、39条和第40条;而专门规定撤销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也只有38条.  相似文献   

3.
林雄  陈光平 《涉外税务》1999,(10):57-60
按:1991年1月1日,我国<行政复议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确立.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又对<行政复议条例>作了部分修改,而于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复议法>是我国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该项法律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切实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如何依照国务院《金融机构撤销条例》规定,规范金融机构撤销工作,加快处置进度,确保撤销工作顺利进行,是金融监管工作重要课题之一。本针对撤销城市信用社工作面临六个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撤销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性法规等五第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风险较大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处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制定了若干方案,应当说这些方案是成功的方案,国家充分考虑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小金融机构撤销、关闭的过程中,国家为了不使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出巨资弥补被撤销、关闭的机构不能偿还的公众的存款等债务。这种化解金  相似文献   

6.
郭保民 《中国金融》2005,(24):42-43
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对那些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亏损严重、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甚至已接近破产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在妥善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2001年《金融机构撤销条例》正式颁布,  相似文献   

7.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顾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强制保险赔偿的法律争议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强制保险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分配尤其保障受害人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2006年国务院制定通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机动车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核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配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险法>及<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下是保监会等部门制定相关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依据.但是,<条例>关于机动车强制保险赔偿的规定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应当限制保险人的免责事由,合理界定赔偿范围,增加保险人的追偿权,以及赋予受害人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现金管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金融调控手段,我国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及其<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到如今已经执行了20多年,在完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条例>的缺陷也在凸显,尤其是部分内容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领域的全部,不能满促国民经济活动对现金的正常需求,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先,<条例>在兑现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与保护国内银行业及防范银行风险上寻求一种新的平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使得在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又可保护本国银行业及居民的利益.<条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国民待遇原则和外资法人银行的导向政策.这样,既可全面兑现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可保护本国银行业及居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解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对房屋买受人的保护,规定了大量经买受人申请法院应予支持的合同无效、解除或被撤销的情形,因而对于减少商品房开发商侵犯买受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解释>中确定了两个合同效力的关联性,即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解除或被撤销均可导致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解除,从而使得银行的住房担保贷款风险大大增加.在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今天,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各商业银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得税条例>和<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都明确规定了构成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收益、费用成本及不得扣除和按标准扣除的费用、支出的范围,但是,<条例>及<办法>实施以来,纳税户隐瞒收入、虚列费用成本、不按规定申报纳税时有发生,范围颇广,尤其是2001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使得会计人员核算更加"自由",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矛盾(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口径和时间不一致)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3.
郑沈芳 《上海金融》2002,(11):46-47
为化解金融风险,去年年底国务院第47次会议通过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违法违规的金融机构明确规定又一条退市途径,即行政撤销。但是,由于《条例》出台的背景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又是金融市场上最为棘手的问题,且在实施不久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文章试图从金融法制建设的趋势出发,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条例》的问题所在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栗志刚 《中国金融》2004,(13):59-60
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部分高风险金融机构的撤销清算工作已初步形成一定模式,并且由《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金融机构的撤销清算工作,由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实施,清算组成员基本上都由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担任,并完全负责被撤销机构的清算事务。应当说,这种模式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迅速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后,从法律层面上确立了人民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于2000年8月10日颁布的<公平披露条例>(下称"<条例>")旨在限制上市公司的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随后美国又修订了内幕交易法的部分条文,试图以此来廓清公开披露与选择性披露相交叉的一些模糊领域.在<条例>实施一年之后,劳拉·西蒙·安格尔(时任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委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发布本报告.报告中对信息披露方式、披露时间、披露对象和与市场互动的分析今天仍值得中国借鉴,尤其值得我们在修改<证券法>时参考.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安全与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目标 金融监管目标的确立是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具体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的制订与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金融监管主要侧重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这一目标的确立在理论上根源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危机的渗透性、扩散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在现实中则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使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致力于建立并维持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体现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是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划定、法定准备金率及利率上限的规定等,最有代表性的是1933年美国颁布的<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些法规和监管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应该说在稳定金融秩序、促使金融机构谨慎经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自由,造成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低下.特别是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高速通货膨胀,对利率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导致了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从而引发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各国的监管当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调整了监管目标,即从单纯强调安全性转变为寻求安全与效率的某种均衡.这一方面顺应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提高了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各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机制等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此前,对于中国能否在入世五周年之际实现开放银行业的承诺,国外一些金融机构和银行家一直持有怀疑态度,担心中国将出台种种限制抬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条例>的颁布无疑为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各方面的优惠条件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正式向外资银行敞开了大门.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1月17日撰文称,中国提前向外资银行送出圣诞礼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推进,花样繁多、结构复杂的金融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金融消费的形式从单一的存取款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延伸,与此同时,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地位不平等、信息与专业知识不对称也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关注到这种变化,通过法律、监管、自律等多种手段对消费者进行保障.对比而言,我国对银行消费者的保护是很欠缺的,加强对银行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揭示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其成因,结合我国国情、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健全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几点主张,包括制定<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改<商业银行法>,将保护对象由存款人扩大到消费者;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消费者保护是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之一,明确银行业监管机构保护消费者的职责,在银行业监管机构下设置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加强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协会的指导、监督,促使其在消费者保护方面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20.
<条例>的重要修改 香港<2001年银行业(修订)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开始实行.<条例>除在营业地点、网上存款广告等方面作了修订外,对委任高级管理人员(经理)的监管制度也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