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铁铸  韩剑 《经济视角》2002,(12):17-19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世界总人口的15%,世界农业人口的35%。这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因此,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新阶段农民问题的焦点是增收滞缓,其实质是农民就业问题。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谈到入世时说,最担心的是农业,回顾农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平县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好势头, 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2381元,比 1978年增长 39倍,年均增长幅度 21.5%。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速逐渐趋缓, 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只有 5.3%,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十分突出。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要增加占全国人口近 80%的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首要问题,意义重大,我认为需要着重解决四个问题,在四个方面求得突破。   一、解决农业投入问题,改革投资体制,改善以治水为重点的农业…  相似文献   

3.
宁夏是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71.1%。要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就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生是,因此,必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走科技兴农之路,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化素质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小燕 《经济导刊》2009,(12):68-69
全国农民上网的平均比例只有0.2%,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民的上网率几乎为0。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状及体制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利娜 《经济论坛》2005,(12):104-106
一、陕西省农民收入基本现状的认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陕西省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而,近年来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却趋缓,1995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63元,为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6l%。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比陕西多880元,陕西农民收入只为全国水平的64.5%,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居第8位,从1998年至今,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差距基本稳定在35%左右,没有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乡一体的成都市金牛区,近几年来紧紧抓住区位特点,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把工作重点确定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上,把核心定位在农民增收上,大力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一、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牛区有城有乡,农村部分涉及3个乡、5个涉农街道。全区农业人口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7%,耕地面积2.6万亩。为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  相似文献   

7.
何秀玲 《经济师》2004,(9):113-114
文章对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地区非农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水平低 ,关键是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非农化的道路选择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外流化。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与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行为对其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增长对其收入增加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农民收入长效增长,需要注重加大对农民科技投入行为的激励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向农业生产新技术投资倾斜。同时,需要注重提高中部地区农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为农民科技投入行为提供有力支撑,为农民长效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结构是极不平衡的。东部12个沿海省、市、区以占全国13.52%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1.38%的人口;而西部10个省、区以占全国56.76%的国土面积,仅承载着全国22.39%的人口。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413人/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只有53人/平方公里。如果仅从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这一表象判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特点是东密西疏,人口空间流动的方向应是自东往西。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民增收十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我国最严峻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特别是全国收入最低的西部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更应值得关注。文章主要从西部农民素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信用贷款、农产品流通等十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比较劣势在于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偏低,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水平也都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据统计, 1998年西部 6岁以上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者占 18%,比全国高 4.3个百分点。以平均所受教育年限计算的人口文化教育指数为例,西部地区为 5.66,比全国平均值 6.29低 0.63点。再看,中国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 7年,考察东西部 30个县,得出 4组东西部相比较的数据:东部平均每 100人拥有科技人员 18人,西部只有 2人;东部乡镇企业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占 64%,西部只占不足 20%;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和湖南省湘西、湖北省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幅员约 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上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65亿,占全国人口的2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地区市场的特征和潜力   西部地区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潜在的市场需求急待开拓,主要表现如下:   (一 )经济发展潜力大。西部地区包括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6.8%;人口约 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3%;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总数的 50%左右。   (二 )巨大的投资市场。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及农村基础设施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1995年我国农业人均灌溉面积只有美国的 1/4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为 14%,而美国为 40%,法国为 95%…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税全部取消、农民孩子读书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大大改善。一句话,农民有钱了。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煤炭等长期紧张,这给太阳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及村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凤 《经济学家》2005,(5):66-71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视农民收入现状,探索农民增收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连续四年超过6%,但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依然很低.不仅如此.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收入差距也逐年扩大,中西部地区低收入户和贫困农户增收困难,农村人口仍然是全社会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本文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提出了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在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低于东部,工业尚不具备反哺农业能力,又缺乏中央政府给予西部类似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实施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举措,其任务不仅担负着本地区的农村经济建设,还要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和负责全国粮食生产等诸多重任。中部地区在面对新农村建设中遇到低起点和高难度的困局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区情,走与东部、西部不同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培育新型农民并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破解中部新农村建设困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永顺 《经济问题》1995,(9):20-22,64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探析王永顺一、具体情况分析1.与众不同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农业不同于任何国家。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又占80%。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都不超过15%,美国农业人口已减少到占总人口的3%。从农民占有耕地的情况分析,全国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截止到2007年末,中国的城镇(城市+乡镇)化人口比率也仅为44.9%,如果扣除其中的乡镇化非农人口比率,中国真正的城市化人口比率肯定会大大低于40%。由于城市化人口比率很低,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并从事农业活动。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以及城市对农村的长期剥夺,加之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曰趋尖锐等诸多原因,使得农业真苦、农村真差和农民真穷,以至于形成了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化地区和农民是弱势群体的“三弱”现状。  相似文献   

20.
李清娥 《经济师》2003,(12):108-108,110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而农民增收问题的“瓶颈”是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西部地区近年农民收入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农民纯收入绝对数低 ;二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减缓。只有对西部农民的收入现状进行经济学分析 ,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