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出现了微博、微信、手机APP等,这些平台丰富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使消费者从营销的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社会化媒体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具有快速、成本低的特点,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成为现代营销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总结当前的相关研究,给出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定义,并探讨了社会化媒体营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丰富社会化媒体营销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相关理论,并且为企业提供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伴随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消费者的偏好.与过去的被动接受相比,如今的消费者开始借助社会化媒体主动搜寻.大量的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变化,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消费者传播品牌与产品的信息.据《2014北美企业内容营销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七成的企业内容营销花费占其企业传播总预算一半左右,企业的重视使内容营销成为营销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木叶 《东方企业家》2013,(11):47-47
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媒介和渠道为主宰方式的社会化营销也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消费者的参与、互动,以口碑营销的方式推动企业品牌传播,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而不少中小企业主则面临着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和手段的难题。很多企业花了大力气开发了微博、微信甚至自己的客户端作为自己企业的营销工具,但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品牌管理放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背景下,以小米手机为例,分析小米手机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管理的新策略即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建立品牌、利用新媒体工具维护品牌、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巩固品牌。意在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意见,以期为其他企业实施品牌管理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顾客资产、顾客信任和品牌忠诚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为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和管理顾客资产、提升品牌忠诚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宋小萍 《企业导报》2015,(4):126+117
在当今销售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突围营销困境,借助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进行创意营销,可口可乐今夏"换装"成功的营销成功,为众多企业营销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罗刚毅 《物流技术》2012,(23):75-76,79
我国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状况和成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分析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应通过选拔复合型营销团队,精心选择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创造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有效利用参与、互动提升品牌推广效果,强化声誉危机管理,完善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等社会化媒体营销路径,来提升企业知名度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状况和成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分析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应通过选拔复合型营销团队,精心选择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创造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有效利用参与、互动提升品牌推广效果,强化声誉危机管理,完善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等社会化媒体营销路径,来提升企业知名度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这种新的趋势对房地产品牌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广西许多房地产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品牌宣传,但是存在过度依赖房地产垂直门户网站、宣传手法单一、过度依赖广告、没有建立有效的品牌社群、网络品牌宣传持续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重视互联网作用与规则、重视口碑与品牌社群建设、加强宣传资源组合、善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营销、善用数据进行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探究了虚拟品牌社群中消费者公民行为的产生机制,认为虚拟品牌社群中的社会互动、信任互利、自我类化均正向影响消费者社会价值感知,社会价值正向促进消费者形成社群归属感,而社会价值与社群归属感同时正向促进消费者公民行为的形成。社会价值完全中介了社会互动对公民行为的作用,部分中介了信任互利、自我类化对公民行为的作用。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品牌培育、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消费者参与虚拟品牌社群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