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特征和战略性产业特征,并且面临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具有规模效应,成为该产业能否由幼稚期和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并最终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本文利用A股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从产业整体、产业分类、政策支持和产权性质的层面分别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是基于七大产业的研究揭示出,部分产业规模效应不显著,甚至呈现规模不经济;政策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的作用是显著的;在产权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规模效应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规模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新常态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担负着双重重任,既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又要带动相关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国际化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客观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贸易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转型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做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而抢占经济制高点、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现状也迫切要求河南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在产业基础、发展环境、区位和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应通过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载体建设、创新投融资体系、发展人才队伍、推进项目建设等制度措施方面引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辽宁在区位、产业基础、科研人才等方面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文简述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优势与劣势分析,并根据甘肃省36个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得出各市区各产业的发展顺序,利用ARCVIEW 3.3对甘肃省未来规划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渐变色分类显示,得到甘肃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分布特征,指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从"点、线、面"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波中的经济萧条能够孕育技术变革,而技术变革又能催生新兴产业;继而受益于范式转换,产业革命就在"创造性地毁灭"过程中向前推进。本轮金融危机正在孕育新一轮技术变革,并带来了新兴产业革命的全新机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萌芽期,尽管发展政策已初具雏形,但政策协同与产业动态并不匹配。这就需要以技术变革为核心、通过构建有效管理的策略性安排等加速范式转换;需要创新产业政策、关注政策协同与产业动态的匹配,强化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与推动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设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对该产业的研究日益宽泛深入。目前,国内对生物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生物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国内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发展生物产业的对策。发展生物产业,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正确定位政府、行业及企业的角色。完善生物产业发展的环境、改革生物产业政府管制、倾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引进和培养生物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飞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大连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连市应该在创新、政策环境、融资及产业集群等方面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药产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具有很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技术溢出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将对吉林省的技术实力、产业结构,乃至整体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仍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应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政策力度和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化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需要建立权威高效军民融合领导决策机构,改革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等制度保障;以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以建设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军民科技资源共通互享,加快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举措,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海洋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20年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保持海洋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应紧紧把握未来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文章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出发,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资金投入、建立产业集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陕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多重有利和不利条件。文章利用陕西2001-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新兴产业发展与固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和政策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陕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投融资水平、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创造有利政策环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基于“链”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避免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低端"加工制造业"?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和生态链这五个方面,寻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和措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步切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高端环节,利用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促使企业从加入GVC逐步走向主导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产业链,成为金融危机后时期我国新一轮国家竞争战略的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代表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支柱型产业。当前,无锡市锡山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助推锡山经济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无锡市锡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锡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全球新兴产业的技术日趋成熟,组织和生产方式正在变革,安徽省应突破传统的产业架构,洞察未来的产业的发展规律,整合培育优势的产业资源,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章总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存在着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技术创新和集群协同等几种模式,通过实证分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应当通过"以集群为目标,以市场为动力"的发展模式,推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根据2005年—2011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基础上提出了7个方面共同支撑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并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服务业是一种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但学术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系统化和合理化的拓展和界定,并对相似概念辨析。最终,为科技服务业行业的管理、发展规律的把握及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重挫,各国纷纷以积极财政政策和数量化货币政策的搭配,配合产业政策的调整来拯救本国经济。其中,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引人注目。这就要求我们对"再工业化"战略进行剖析,并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7年—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做了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一步测算了各产业分别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为单一投入要素的Malmquist指数,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行业进行了要素分解,从而对人力资本投入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各细分行业的人才战略实施情况有一个整体把握。结论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依靠企业内部的高强度人才招聘和培训是其中一方面,而更应从价值链重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视阈中开拓人才战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