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08年的数据为实验组,1997年的数据为对照组,论文比较研究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贸易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1997年相比较,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贸易波动对于GDP和就业的影响均呈减弱趋势。贸易波动对GDP波动的解释力从30%下降到10%左右;对就业波动的解释力度从10%下降到0.35%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加大,外需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中国将向世界输出自己的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2.
2008年第4季度以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GDP增速急剧减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在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以减缓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确有抬头之势。但与以往历史经验所不同的是,在此轮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期间,尽管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仍然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却已呈现减弱之势。并且,从危机冲击期间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程度来看,并未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仍是大势所趋。理性看待中国所遭遇的贸易摩擦,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利用全球资源,继续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就业造成严重的困难.我们要多管齐下,应对我国就业危机:兼顾"保增长"与"保就业"两个目标,实现以扩大就业为目的的经济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破解二元难题等等.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来说,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有利于促进追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1998~2001年积极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它们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有意义的,但并未达到明显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初衷,因为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克服或解决中国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八个问题。下一步,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降温,促进经济增长的思路也要转变到内需、外需结合拓展上来。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危机对广东加工贸易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的重要部分,美国次贷危机引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外需减弱,对广东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率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1987—2008年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加工贸易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世界经济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广东加工贸易如何在“危”中求“机”和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危机后国际技术经济新动向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几乎演变为席卷全世界的经济风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严重"冲击。为应对危机冲击,走出危机影响,各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力阻经济衰退,刺  相似文献   

8.
投资、消费和出口等需求因素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就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而言,投资波动显著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而促进消费具有很好的经济增长效应.就经济增长的内外部需求冲击而言,中国的经济冲击主要来自内部需求的影响,但出口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节投资需求要着眼于引导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要采取促进消费的各种措施,形成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要适度调整外贸政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发挥出口作为经济平稳增长"调节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可分为1978~1991年的"供给单因素驱动阶段"、1992~1996年的"供给和需求双因素驱动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需求单因素驱动阶段"三个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抵消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外需严重萎缩等不利影响。该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使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转为主要依靠内需增长拉动,也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促进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一个历史上少见的大波动;中国经济因为迅速提高的外向程度,也受到这个危机的显著冲击。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所少见的。对于市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O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由于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投资和内需增长乏力,我国一些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资本的无效占用和浪费,常常又与落后产能问题交织在一起,会对金融稳定、就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产能过剩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受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政府应该发挥贸易救济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化解危机.本文即从政府经济功能中的贸易救济角色来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当前外贸困境.  相似文献   

13.
工业高增长行业是工业从而也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工业高增长行业的分布情况,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工业高增长行业受到的冲击,以及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作用下高增长行业的恢复情况,最后提出促进工业行业高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史红美 《大众商务》2010,(10):70-70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受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政府应该发挥贸易救济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化解危机。本文即从政府经济功能中的贸易救济角色来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当前外贸困境。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不均衡问题备受关注。中国作为持续贸易顺差国,并未真正享受到巨大的贸易利益,却承担了顺差所带来的成本。在此经济背景下,作为鼓励出口的出口退税措施的政策职能应让位于缓解对外贸易失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危机时期,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是促进出口、弱化危机影响的临时性措施。但从我国外贸发展的长远来看,应建立通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优化外贸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下行压力较大,从而也暴露了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内需不足的弊端。为此国家果断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从保增长、重民生、调结构的角度,规划了我国应对危机、提高经济实力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辩证角度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既使我国遭受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也使我国一些关键性领域的制度变革因“倒逼机制”而出现重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渐向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蔓延,必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对中国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外汇储备以及可能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应从次贷危机获得有益的启示,更新应对危机的观念,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目标失衡与政策搭配冲突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标与政策搭配影响深远.在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失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搭配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就业困境、股市与房产市场泡沫重生、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趋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引发的问题与国际收支双顺差压力仍然存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出口信用保险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口促进工具,它是体现政策意图、落实产业规划、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是商务部门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既面临严峻的考验,也凸显一些战略机遇,只有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内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