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健全和监管部门现金分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即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缓解是现金股利促进上市公司创新的中介路径。不过,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明显受到干预,无法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股利代理理论的解释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效应,政府补助金额越低,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民营企业较之于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做了硬性规定。通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再融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并且其盈余管理主要是依靠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依靠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中的产品成本来进行操纵。 相似文献
3.
《会计之友》2016,(18)
股利政策迄今为止仍是个谜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波三折,具有自身独特的制度背景。文章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这一新视角,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2000年至2013年期间,整体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若考虑证监会在2006年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即2006年实行定量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之前实行定性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并以2006年为界进行分组研究表明:2006年之前即定性政策阶段,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年之后即定量政策阶段,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发生逆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为了再融资,上市公司迎合定量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要求,其分红意愿增强了,但股利支付率却下降了。(3)定量半强制分红政策弱化和扭曲了产品市场竞争与现金股利之间应有的相关关系。可见,2006年之后的定量半强制分红政策影响并改变了产品市场竞争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作用机制。因此,为了消除逆向选择,调整和取消半强制分红政策、将分红政策还给公司决策层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这应该是未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2012~2015年,国家曾出台一系列现金股利政策,以鼓励甚至半强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文章为检验该政策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关系的影响,选取了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验证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其盈余质量是否更高,发现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5.
6.
2008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俗称“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股利分配作出了强制性规定。通过2009—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以来,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在融资前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高于不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定向增发及无股权再融资公司,即存在通过股利分配行为迎合政策对股权再融资的约束;融资完成后,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的业绩表现尚不及非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PVAR)方法,以1998~2011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检验半强制分红制度下的现金流运转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研究结论为:半强制分红制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促使现金流正常运转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较好、现金流扭曲运转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内外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发放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增加时,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海外证券市场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严格的外部监管使得海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增加程度要高于海外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并没有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一种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半强制股利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效应为主线,选取2000—2017年A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数据,从时间序列、企业性质、行业、证券板块等层面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征和变化趋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对半强制性股利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迎合趋向;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行为显著降低,但股利分配比率依然偏低;分属不同行业、企业性质和证券板块的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数据,对金融危机、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政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期间上市公司倾向于不支付现金股利或降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以应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现金股利偏好反而有所增强,即在金融危机期间,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以满足大股东对现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会计之友》2015,(24)
检验了政治关联对公司融资资源配置的影响,发现政治关联与银行贷款、股权再融资之间具有系统性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政治关联指数越大,获得的银行贷款越多;政治关联对银行贷款的优惠效应尤其体现在长期贷款上,对短期贷款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配股审批中,有政治关联的公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通过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治关联和产权性质会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针对结论,提出应加快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非国有银行的发展,拓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尽快推进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建设,实行国有企业高管的选拔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用人市场化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昌伟 《财会研究(甘肃)》2008,(16):58-60
本文以2007年的样本截面数据比较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与只在内地上市的公司两组之间.其现金分红状况是否具有差异性.以检验不同市场环境对上市公司股票现金分红状况的影响.并以现有股利理论分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制度环境、现金股利政策和投资者保护——来自A股和H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23(2)
根据海外上市"捆绑理论",中国企业到海外成熟市场上市,必须遵守上市地严格的法律法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要求。海内外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保护水平上存在重大差异。实证研究发现海外上市的公司现金股利无论是分配倾向还是分配力度都显著强于内地上市公司。海外市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习惯、有效的市场监督、良好的信息披露规则等公司治理环境提高了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进而对公司的股利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钢铁行业的经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2年~2004年派发现金股利的钢铁上市公司数据为对象,对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与每股收益以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呈正相关关系,与资产总额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变化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选取股改前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分析股改前后现金股利政策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化,同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来检验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红是上市公司必须担当的责任,在投资者回报中具有重要作用.按期分红有利于吸引长线投资者入市,有效打压短期投机、炒作行为,进一步巩固价值投资的理念,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分红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分红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文章以ST金叶大幅度盈利不分红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现状,诠释问题和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股利分配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重要财务政策.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对2006-2012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分红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用Stata分析软件)的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意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显著影响中小企业板现金股利分配力度和分红倾向,而相应的中小企业板板块因素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