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温度阶段性下降对 A^2/O 污水处理系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污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温状态下,严重威胁着系统出水的达标排放.对污水处理系统效能随温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了解,将有助于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常规厌氧-缺氧-好氧( A^2/O)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为基础,考查了水温从23℃分阶段下降为18、14、11℃时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HRT 10 h,进水COD、NH3-N、TN和TP平均值分别在275、46、50和5.3 mg/L时,当温度从23℃下降到11℃,A2/O系统出水COD、TP分别从28、0.2 mg/L升高到40和0.3 mg/L,满足GB18918-2002要求的Ⅰ级A排放标准,但NH3-N和TN残留量高达7.58和16.58 mg/L,不能满足Ⅰ级A的排放标准.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对A2/O工艺的管理,重点应放在系统硝化与反硝化功能的强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丝状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 latens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并对初始藻密度、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饥饿处理及无机碳源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钝顶螺旋藻对氮磷的去除能力随着初始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当NH+4-N和TP的初始浓度分别低于25 mg·L-1和2.5 mg·L-1时,钝顶螺旋藻对氮磷的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在氮磷比为5∶1和10∶1时,钝顶螺旋藻对NH+4-N去除效率相对较高,TP去除率受氮磷比影响较小。钝顶螺旋藻经饥饿处理2~3 d后,比未饥饿处理组对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0%和10%;含有无机碳源的钝顶螺旋藻,对NH+4-N和TP的去除率比无碳组分别提高80%和30%。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农药不同剂型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土壤法和静态水鱼类毒性测试法研究了不同剂型吡虫啉对蚯蚓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5%吡虫啉悬浮剂、70%吡虫啉湿拌种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蚯蚓7 d LC50值与95%置信限(见括号)分别为:0.82(0.62~0.89),6.44(5.17~7.83),2.39(2.10~2.61),9.65(7.79~11.77)a.i.mg·kg-1干土;14 d LC50值为0.77(0.59~0.83),6.00(4.34~6.79),2.12(1.62~2.33),8.60(0.23~10.19)a.i.mg·kg-1干土。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70%吡虫啉湿拌种剂对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3(16.3~28.8),22.8(13.0~27.7),20.1(4.0~27.4),17.8(2.4~26.2)a.i.mg·L-1;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的LC50值分别为46.4(41.6~48.0),45.7(38.4~47.6),45.2(36.2~47.2),45.2(36.2~47.2)a.i.mg·L-1; 35%吡虫啉悬浮剂和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LC50值均大于1.00×102 a.i.mg·L-1。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35%吡虫啉悬浮剂对蚯蚓的毒性为高毒,其他3种为中毒;4种剂型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7~2007年24个工业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别就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外包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上升,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下降;人均产出与CO2排放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于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实物外包降低CO2排放的效果要好于服务外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物外包能减少CO2的排放,服务外包与CO2排放可能会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污染型行业与清洁型行业的国际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客观认识我国不同产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并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选择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能源六个主要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在估计了各行业1996~2009年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对CO2排放进行分解,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在不同产业内的相对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六大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从1996年的28.13亿吨以年均6.5%的速度增加,2009年排放量增至64.1亿吨,占当年全国和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的83%和21%;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产出规模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足以抵消产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也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影响程度很小。农业和能源部门经济比重的下降有效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产业政策的设计应以控制工业经济规模和比重为重点,同时要结合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下,以N iC l2.6H2O为原料,(NH4)2CO3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N iO。在相同反应条件下采用顺加、逆加、并加三种加料方式,实验结果表明逆加方式得到产物的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三元催化转化器(TWC)是安装于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放中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转变为无害的CO2、H2O和N2。本文着重介绍TWC的结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CO2排放影响一直倍受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文章利用200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逻辑分析揭示服务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节能减排的传导机理,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了服务业FDI、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对中国CO2排放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驱使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CO2的排放均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其抑制效应最强,而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则具有加剧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情况下,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量,并对排放的总量、行业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金属制品业等十个高碳行业的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份额增加且高于出口份额;东部地区的出口结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东部地区排放份额低于其出口贸易份额.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镧La(NO3)3和仲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原料制备出纳米级的钼酸镧La2(MoO4)3。采用SEM、XRD及TEM等检测手段,考察了La2(MoO4)3在室温下的形貌及其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物相变化,并研究了La2(MoO4)3加入Mo粉后对Mo烧结坯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La2(MoO4)3颗粒达到纳米级,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物相发生了很大变化,La2(MoO4)3对Mo烧结坯的细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虽然是片面的,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那就是发现了客观存在的土地肥力递减现象。在科学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所描述的现象是可能变为事实的,我们不能因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片面性而否认土地肥力递减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况,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土保持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重要成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今后我国水土保持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壤资源质量退化严重,加强土壤资源保护、修复与完善十分迫切;我国应科学规划土壤资源持续利用模式,大力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予红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3):35-37,80
土壤荒漠化越来越威胁人类的生存,本文通过对土壤体脆弱性的分析研究,对荒漠化现状、荒漠化类型的调查及对荒漠化程度的评价,以期为防治土壤荒漠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政策效果评价是土地政策活动中的一个新课题 ,而多年来政策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似乎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土地政策效果评价的内涵、特征、作用、类型、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土槽试验台是地面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际模拟被测机构与土壤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地面力学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有着重要作用。在查找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应用于车辆地面力学的典型土槽试验台的结构方案,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试验台的通用性、高速性、综合性、智能化和建立完善相似理论模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和人口压力,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主体的农民对土地的拓荒一直在进行,土地拓荒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通过模型的构建来对农民过度开荒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拓荒导致的负的外部性转嫁给了非农部门使均衡点向上移动,单个农民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使农民更倾向于选择过度拓荒。对比城镇居民收入来说相对过低的农民收入也是诱致农民过度拓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群体性事件做清晰的概念界定,并基于现有文献对类型归属做明确的划分。深刻阐述社会转型的冲突与调适、刚性稳定的利益悖论、公共危机治理的处置失当、社会心理失衡的非理性应对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诱因,以资从制度规范和实践应对的维度,提出建构和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政策体系,解释了强化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操控性技术的可行性,并借鉴国外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理论技巧,提出坚持"现场第一"原则、"处境化"思维、警察权的配制与使用等操作化建议,以此使各地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经验制度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说明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 ,并从良化生态环境 ,坚持综合整治、搞好小流域治理、提高防洪综合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增强保水保土意识等方面 ,提出了防治我国水土流失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农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用土壤污染防治的“预防—控制—修复”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建议采用:1)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缓控释肥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预防技术;2)以低积累作物的筛选及培育技术、改良剂控制重金属污染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控制技术;3)以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构建“三位一体”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克服畏难情绪,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利于组织科技攻关,进一步开发低成本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