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居住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需要,是一种刚性需求,必须予以满足。购买住房所有权是满足居住需求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商品化住宅。中国城镇极高的住房自有率完全是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滞后的结果,降低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有赖于中国政府扎扎实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由于中国各地情况不同,城镇的住房自有率不宜硬性规定,但各地住房保障水平必须有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周永锋 《大众商务》2010,(4):273-273
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现实意义,接着探讨了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主要从居民住房自有率提高,金融市场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日趋活跃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来阐述,最后得出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周永锋 《大众商务》2010,(2):273-273
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现实意义,接着探讨了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主要从居民住房自有率提高,金融市场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日趋活跃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来阐述,最后得出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不强,但这种财富效应存在。居民人均拥有住房价值的稳定增长是住房资产发挥财富效应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国的人均住房资产价值上升缓慢,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表现弱化。因此,要继续对住房价格的上涨进行抑制,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支持力度,加强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使更多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防止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后果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5.
我国把居民购买住房的支出视作投资而非消费,因而未被记入CPI统计测算。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住房价格却上涨迅速,住房已成为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脱离房价快速上涨这一现实条件计算住房成本,进而推算CPI,其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因而,必须合理测度我国消费指数中的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时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居民2020年居住目标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预测。该报告将“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细分为5大类16项指标.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住宅居住品质(定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年住房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等细节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长期不高,并在近十年逐年走低。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究其原因,是投资中的漏出部分流向了私人,以及居民收入的低估,更多是因为对服务业的统计不健全,对住房等自有商品定价过低,企业支付与企事业单位福利对个人社会化消费的替代,加之住户调查技术性低估等造成的。通过对基于市场价格的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重新估算,发现调整后的居住消费支出占比GDP达到了14%,高于统计年鉴中的6%,仅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重新调整就提高了5到6个百分点的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8.
房价租金比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房价租金比的研究往往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计算区域平均的房价租金比,用来判断区域的居民住房投资的风险状况。本文基于房价租金比理论,从居住消费者对房产的租买选择的角度,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部门通用的抽样采集数据方法,计算每个样本所在区域的房价租金比,得到房价租金比的区域空间分布。最后,本研究以北京为案例,对北京八大城区进行抽样,测算出当前北京各城区房价租金比,对北京各城区居民住房投资的风险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安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但是这些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武汉市居民住房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武汉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师柳德荣博士在2011年第7期的《城市问题》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廉租住房保障措施及借鉴》一文,介绍了美国廉租房发展状况,有超过700万个中低收入家庭接受各种形式的房租补贴,居住在廉租房中。作者认为美国廉租住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四个:一是以政府的直接支出开发公共住房;二是政府资助开发私有出租房;三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收入、房地产价格、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Panel Data形式的误差修正模型,比较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消费行为所表现出的差异,说明长期来看房地产价格对消费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生产性消费对居民的消费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居民消费目前还受到较强的流动性约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695份江西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初始变量是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分项支持政策评价)影响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的总体满意度的。结果/结论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分项支持政策满意度都不高;村庄所处地形为山区、交通条件、政策认知、感知的沼气池政策力度与感知的太阳能热水器政策力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还会通过户用沼气池修建补贴政策评价、太阳能热水器购买补贴政策评价,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研究还表明:改善村庄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政策认知、加大沼气池政策力度与太阳能热水器政策力度,会显著降低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评价为“不满意”的可能性,增加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评价为“满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根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在十五和十一五的大部分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家税收的增速却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重工业化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分区跨期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滑等经验观察,借助于Euler方程的天然正交条件,直接采用GMM方法对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进行了分区跨期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总体波动呈现倒U型结构,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在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减少城镇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收入分配改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赞同也坚持产权是论证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必要性的一个富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视觉,为进一步提高产权理论对社区参与必要性的阐释力,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民族村寨中民族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内在化于居民"活化"载体上,植根于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中,其产权天然属于当地居民个人,是典型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运用全国2007~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生产总值具有典型的门限影响特征,我国居民杠杆率阈值为0.31。②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其自身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于阈值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③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负作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高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④无论居民杠杆率如何取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居民杠杆率的增加有利于消费短期增长;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债务压力的积累抑制了消费,随着消费的减少,非金融企业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被动去杠杆使得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运用全国2007~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生产总值具有典型的门限影响特征,我国居民杠杆率阈值为0.31。②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其自身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于阈值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③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负作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高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④无论居民杠杆率如何取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居民杠杆率的增加有利于消费短期增长;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债务压力的积累抑制了消费,随着消费的减少,非金融企业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被动去杠杆使得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