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以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着人口控制过快可能引发的未富先老(国民经济水平未全面达到小康条件下的人口老龄化)而造成的社会负担过重、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和谐社会等问题问题,国家适时地把人口控制手段调整为以法进行的经济手段为主即依法引入利益调节机制,兼顾极端少数人的生育权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即实现普遍的基本人权.湘西州的人口控制机制也经历了相同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2.
看了厉以宁教授和周晓寒同志的文章,觉得二者总体思路并不矛盾,只是时机选择问题。关于现阶段在我国利用金融手段管理宏观经济究竟是以控制信贷总规模和现金量为主,还是以调整利率水平为主?我基本同意厉教授的意见,即以前者为主。而主要运用利率手段进行货币需求调节,恐怕条件不具备,时机尚未成熟,目前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不可试行。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将来的方向就是靠利率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经济模式转换阶段,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减少行政手段,由直接控制(调节)为主转向间接控制(调节)为主,银行信贷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它和价格、税收、利率一起,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调节体系。本文根据对我县乡镇企业情况的调查,对金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是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重要手段.自实行以来,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计划生育药具的推广和使用,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市场机制、科学方法、质量、政策推广等方面阐述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投资规模过大、供求结构失衡、房价涨幅过快、部分地区市场过热等突出问题,国家采取了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信贷投放、加强土地调控、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尽管如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国内银行贷款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识别和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面临的潜在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必将成为商业银行严重的风险源。  相似文献   

6.
林建荣 《银行家》2005,(6):110-112
当前我国房地产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市场需求偏大以及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开发建设成本提高,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供求结构性矛盾明显,局部地区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存在着局部过热的现象,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控制房地产业整体过热,2004年以来,中央实施了以土地、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效果刚刚显现。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使得住宅的消费需求十分旺盛,包括新增人口、新增家庭的需求、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增加的需求、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预测分析,经过近30年努力,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和25.83‰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77‰,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预计未来十几年每年平均净增10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尤以乡镇企业为甚,片面追求产值的问题,也以乡镇企业最为突出。这种局面应该扭转。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经济关系分析,从不合理的各种体制、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不健全的宏观调控机制去寻求原因和考虑对策。而就一个微观企业、甚或一个基层地区来讲,所表现出的不过是商品经济行为中自然的利益趋  相似文献   

9.
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的过度调整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中国出口退税率变化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调整存在过度倾向。从表面来看,调节出口规模、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政策目标是出口退税率过频过大调整的原因,但是问题的根源还主要在于出口贸易调控工具的有限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的不彻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体系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短期贷款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央银行贷款是调节银根松紧的最有效手段,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目前金融宏观控制,还是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增加或减少,都直接影响贷款规模和市场货币供应量。人民银行年度性贷款(即计划内贷款)和短期性贷款(即I临时贷款)中,真正对贷款规模具有控制作用的还是短期性贷款。因为,年度性贷款,主要是根据国家综合信贷计划,解决经济正常合理增长所必须增加的贷款,只要坚持按计划、按实际需要发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后,银行治理缺陷充分暴露,构建有效的银行治理机制已成为预防金融危机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银行利益相关主体众多、交易产品具有复杂性和不透明性、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等特点进行分析,指出银行治理与一般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差异,需要反思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独立董事比例过高、股权激励过大和过于关注股东短期利益等问题,改善薪酬激励、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监管当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提升内审内控工作质量的目标及价值导向(一)完善外汇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内审内控是强化内部管理和加强监督控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外汇管理工作自我约束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内审内控工作质量,需将工作落脚点转变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使外汇管理内审内控关注点从以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注重并充分揭露外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及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推动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内控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充分满足外汇管理风险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更生 《新金融》1990,(11):5-8
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已经初步实现了向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控制运行机制开始软化,但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控制的经济运行机制仍未战熟,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约束机制出现“断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06年的消费税调整有利于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好地引导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但这次调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税率标准不够细化、税率差距过小等.应在以后的调整中,尽量兼顾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红 《西安金融》2003,(5):32-32,31
一、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总量控制方面,货币政策传导的可控性程度低。在当前新旧体制交替的改革时期,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制约,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尽管中央银行能控制和调节基础货币量,但却不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深入落实和人们生育观念及行为的逐步转变,我市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1993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已控制在10‰左右,各村庄学生生源大幅度减少,出现了有的村庄甚至出现某年无学生入学、多数(尤其是人口在1500人以下的)村庄无法正常招生上课的局面。70年代提出的县乡办教育“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片”的模式已经过时,因此,调整学校布  相似文献   

17.
<正> 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行为规则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即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济利益机制、行政干预手段和法律规范。信贷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也不外乎来自这四个方面。一、经济过热,急于求成总量与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调整信贷结构,首先必须控制住信贷总量。几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2013,(4):31-32
党的十八大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实施民生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的战略决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887亿元,年均增长48.4%,受益人口逐步覆盖到6000多万人,人均受益近3000元,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学有所教基本实现。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53.7亿元,从四个方面推动了学有所教。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体系,核心是改变现行的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行政性直接调控,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其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控制基础货币及其派生能力(即货币乘数)的有效手段。这些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企业风险治理机制是通过一定的风险治理手段或风险管理策略合理规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安排和调整,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特别是股东(委托人)和管理层(代理人)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以管理层激励和风险管理策略为核心的风险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应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中国2007~2011年间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控制主要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风险治理机制中风险管理策略和管理层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和互补效应。考虑控制人属性的影响,风险管理策略和管理层激励的互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有所差异,表明不同性质企业的风险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