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两岸乡土小说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镇,而作为乡土小说中重要概念之一的"乡愁"却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论述,大部分情况下都被理解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感觉。但实际上"乡愁"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对故土的人与事有所眷念那样简单,其实质是一种意识的集合体,包含着除乡恋情结外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人性高度和社会思考等多方面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哈代历来以乡土作家著称,乡土色彩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哈代小说深厚的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的乡土风貌,呈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乡土小说发展陷入低谷,作家数量、题材范围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叙事层面,表现出明显的悲剧化倾向。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析这种集群式审美趣味的成因及价值,对乡土小说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赵树理都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大师。本文拟用比较的方法,将两位大师各自进入文学创作的“切入点”和观照客观对象的艺术“视角”作为比较起点,对两者乡土小说的美学风格作一个宏观而又深层次的探讨,以期得出某些有益的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厚重地方色彩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从其产生背景、创作概况及特点等方面可以梳理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确立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文坛中,贾平凹被认为是最坦诚、最具探索精神的乡土作家,他以农民身份、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变化和乡村文化的嬗变,作品中展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与秦文化的熏陶、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等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商州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世俗心理的批判、对乡土文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7.
乡土教材是培养有根的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地方性知识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团队经过1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成功开发了两套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乡土教材,构建了一套乡土教材开发、收藏和研究的运行机制,并收藏了4113种,共计4506册的乡土教材,同时公开出版多部学术研究专著。整个研究过程凸显出理论导向、多元参与和范式建构的特点。今后,乡土教材的开发、收藏和研究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来推进这项工作,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传给后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废名与其他“乡土小说”作家风格的差异。写实派乡土小说作家力求反映现实的准确与深刻,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愚昧落后的文化;而废名的创作则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构筑美丽与真实的“梦”,寻求的是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张畅 《嘉兴学院学报》2011,(5):45-49,73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彤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从农村中走出的作家,刘震云一直试图对乡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在他的小说中,对乡村文化中的关系、权利和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他所反思的是农民文化历史观中对人精神禁锢和毒害的部分,也就是乡土社会里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美术作为艺术类型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美术是一种具有丰富创作素材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具有本土人文学科社会特征。在人类社会中,美术教育有着它独特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视野的拓展,美术作为艺术类型的基本组成,既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对提高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通过现代美术教育的方式更好地发展乡土美术,让美术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庆邦的小说表现出浓郁的自然主义倾向。作者把个人经历渗入作品的叙述,对生活进行实录式的记载;记述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以及他们的细微心态和情感,描绘乡土生活习俗;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人,表现极端环境下人的情欲本能和动物本性;在写作风格上,注重细节描写,情节非戏剧化,淡化小说的主观目的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小说在其内容的广阔性和形式的复杂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题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细致的分化,叙述方式有了更为精致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孙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小说中,有一种浓郁的乡土情结,这使他在作品中用诗化的彩笔,描绘了富有冀中平原特色的景物,刻画了勇敢坚强的妇女形象,寻找到了创作中的精神家园。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冀中大平原和白洋淀湖区,成为了这个“漂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化教育开发是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提升,为乡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和科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案例的梳理和提炼,乡土文化教育开发一般有"整体推进式""植根式""以点带面式"三种模式,具体流程可分为基础分析、目标定位、方案设计、实践推广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学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感悟触摸到了乡村苦难最深层的精神脉搏,对苦难大地的彻底展示,那种奇绝惨厉的学风格在中国现代学史上非常稀缺。她也展示了东北黑土地瑰丽、复杂的风情,那种似淡却浓的悲哀流淌出的向往与痛楚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真诚。同时,透过其对乡村苦难的彻底书写,可探求其小说作品的深刻意蕴及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土意识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经验对乡土文化自觉、能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乡土感知意识、文化坚守意识、朴实求真意识和同乡凝聚意识。它是农村教师保存教育本真价值的重要依靠,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支撑。受城镇化和多元文化影响,农村教师乡土经验感知趋于模糊,乡土文化情结有所动摇,乡土教学意蕴相对弱化,师生乡土纽带作用虚化。通过自我审视、中正态度、求真求实、复归人师等措施来促其乡土意识的养成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乡土化"是乡村治理赖以维系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去乡土化"问题。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了熟悉乡土人情的人员和部门,乡镇干部频繁更替导致其难以顺利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两地化作息使乡镇干部脱离乡村土壤,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乡土社会,这些都成为影响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忽视乡村治理中"去乡土化"问题,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乡土是当地文化和本土特色的显现。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取自于特定地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景观设计师要通过对乡土景观元素理解、研究、提炼,从而在景观设计中更好的利用乡土景观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