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银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3):38-39,48
《哈姆雷特》创作于资本主义已开始出现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是在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哈姆雷特》的剧情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人性污点的斥责.作者从对封建王权和黑暗势力的鞭挞以及哈姆雷特的古典主义人性和人文主义理想中来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2.
赵靓靓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08-109
本文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中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中的相似点,并通过几组比较展示了莎士比亚对他那个年代罪恶的认识和领悟。这其中包括李尔王对科迪莉亚的误解以及葛罗斯脱的反抗;李尔王的真疯和爱德伽的佯疯;瞎子与明眼人,两种类型的悬崖以及剧中人物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3.
李士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
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部分在于他在语言运用中别出心裁地采取了多种修辞格,这一点在其《哈姆雷特》中最为明显。《哈姆雷特》的三个典型中译本,有9种修辞格的翻译,因而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苗琳娜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6):79-80
就Delabastina双关翻译理论,比较分析了《哈姆雷特》两个汉译本的双关语翻译,并总结出朱生豪和梁实秋在翻译双关语时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英语广告的语体风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用大量实例,通过英语修辞现象,对现代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和语体风格进行了研究,并对广告英语这一功能语体的形成、存在和语体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洪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富于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悲观失望,勇于行动却又忧柔寡断,勤于思考但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特别是忧郁性格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由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把《哈姆雷特》放在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下的重新演绎。此部影片在继承莎士比亚剧作方面抓住了作品中的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元素,主要体现在: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将其塑造得更加合理;塑造了美的形象的同时也把这种美表现到极至;延续死亡阴影的同时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多面性和其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正面的评论,也不乏对哈姆雷特性格的负面讨论。本文将从人性的角度,从哈姆雷特的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方面来探讨解读哈姆雷特的性格及形成原因。首先就作品的悲剧方面做详细定位,以人性的观点深入分析哈姆雷特的各种性格表现,表现的合理性及其成因。同时结合时代社会特征和时代文化性格以及文艺复兴时的各种社会价值观,系统的对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做辩证的分析,肯定哈姆雷特的智慧,并阐明其性格的时代价值所在,展现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而又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张建国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06-107,129
梭罗《瓦尔登湖》一书的语言主要有以下特色:清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既平易自然,简洁有力,又新颖别致,典雅蕴藉;不时还透露出些许幽默,这些幽默在论说性文字中常蕴涵着讥讽意味。 相似文献
10.
黄金京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96-97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悲剧,莎士比亚一生深受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人、祈祷、爱、伪善和报复构成了《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的主要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11.
12.
马粉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93-94
从《俄狄浦斯王》到《哈姆雷特》,可以看出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人类从对命运的恐惧、抗争,到对命运的彻底摆脱,人类是痛苦地奋争着的,人自认为自己是“人”,是以很多先行者的毁灭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3.
14.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最鲜活的历史教材,是中华民族历史洪流中的精神财富。红色电影外译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中国拍摄的《长津湖》及美国拍摄的《龙种》红色题材电影,建立两部电影的英语字幕类比语料库。通过统计两部电影英文字幕的词汇密度、词长、高频词、时态、句长、连接词等,分析对比《长津湖》与《龙种》字幕翻译风格,探究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盈秋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美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失乐园》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晚年的三大诗作之一,这部史诗不仅思想内涵深刻,而且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创造性的写作风格,堪称为西方文学史中最辉煌的艺术史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克嘉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26-128
英若诚先生对莎剧《请君入瓮》(Measure for Measure)的翻译充分考虑了戏剧诗歌翻译的特殊性,重视再现原剧本诗歌的口语化特征和音乐美感,其译诗既现代化,又具有浓郁的民族化色彩,照顾到观众的感受,保持了诗歌语言的简练特点,从而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徐玲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美国当代多产多才的女作家欧茨常常被认为是哥特小说家。论文就试着从神秘的场景氛围、离奇的情节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来探讨《大瀑布》这部小说中欧茨是如何借助传统的哥特小说技巧,赋予其现实的内涵和风格的,从而达到揭露时弊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