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EFTA和EU的关系为例,探讨经济一体化组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借助大量的数据和历史资料说明欧洲主流经济一体化对非主流经济一体化的深远影响;同时在评述非主流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预测非主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若在同一所有权控制下有两个或者更多相继经济阶段,该企业则存在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与前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实质为企业边界拓展,是指将市场治理的交易关系内部化成为企业治理的过程.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问题历来都受到广大西方学者的关注,正如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说,纵向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课题,且是被组织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旨在解释经济活动在厂商、市场以及一些混合组织方式间的配置问题.纵向一体化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畴,它是一种典型的企业行为.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外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纵向关系的解释与分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学者对纵向关系的论述,最后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测度方法做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增长效应——对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成员国人均收入的收敛趋势的检验,本文发现不同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结构对其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各不相同。“北-北”模式的区域组织,其成员国的人均收入呈收敛趋势;“南-南”型区域组织建立之后,成员国的人均收入呈发散趋势:而“南-北”型一体化组织对增长收敛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分析各类一体化组织的增长效应,还有助于预测不同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前景,并对一体化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内生化处理方法及倍差法分行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各国倾向于同那些要素禀赋类似且支出结构互补的国家组建自贸区协定,并且,自贸区协定的签订促进了成员国产业间贸易的发展.这些结果预示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对成员国经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一体化组织的深入发展将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也在蓬勃发展,世界及地区性的区域组织也被广泛建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我国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区域经济组织,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等.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形式,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典型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分析比较,认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2004两年是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喜人的两年,本文对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作和进展进行关注,做出现实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区域一体化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描述,然后具体分析了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对其他两大区域一体化组织严重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通过观察分析指明次区域一体化是亚太地区最终实现经济整合的现实选择,最后提出中国的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几年来通过会员国的共同努力,它的规模正在扩大,功能有所加强,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组织.中国在1991年参加了该组织,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它将积极参与亚太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而努力. 一、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着两种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可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关键取决于区域经济集团是否实行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曾明星  冯强 《北方经济》2010,(17):38-39
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以国际经济组织为依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958年初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全球化性质的经济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扩大,并改称"欧洲联盟"(EU).到2008年5月,全球已成立了24个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贸易集团,参加的国家达到140多个.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总趋势,其它发展趋势如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两极分化、多极化趋势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必然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必须看到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推进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战略是在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中寻求经济互补;探索经济聚合规律与趋势;构建核心竞争力;谋求聚合效应;探讨有效的组织与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尤其是随着市场一体化向生产一体化转变,经济一体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经济一体化与科技一体化相结合的趋势。一、经济一体化与科技一体化科技一体化实际上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从本质上说。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合作。自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为推动战后欧洲重建而进行区域合作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超过100个(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等),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为了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许多内部经济一体化组织也纷纷建立(如美国5大湖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经济圈等)。早在20多年前我国就提出了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乌昌经济一体化与新疆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昌经济一体化是在实现全疆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不涉及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提出的,它的提出对于乌昌乃至全疆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乌昌经济一体化对新疆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种并行不悖的经济发展趋势,它们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APEC与EU两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成立背景、成员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比较,由此可以发现这两大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模式的区别。并展望区域一体化组织未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阶段表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为各个转型国家的经济开放和制度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转型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性很高。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资格绝对可以推动转型国家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3个主要载体是贸易的自由化、生产活动国际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它们的全球化进程对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下,国际性经济组织不断创立和发展。这些组织在协调不断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问题,制订国际经济活动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对转型国家经济转轨的支持与规范,以及申请加入的先决条件及其制度选择与安排,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在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情况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目前亚非拉各国纷纷加快一体化步伐,从各一体化组织的计划和目标看前景十分喜人。但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征途并不会平坦,将会遇到多方面的障碍。认清这些障碍既得以设法清除或避开它,也可确立对发展中国家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认识,让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明确自身的受益程度,避免对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期望过高而走向消极,影响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多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会成为区域内政治合作的推动力,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收益不佳的情况下同样实现了区域内的政治、安全合作。那么如何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推动政治合作的内在机制?作者选取了八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依赖三个层面的路径:制度组织形式、国内政治和地区力量结构,而贯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是成员国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还有助于解释中国在东亚的外交困境,中国政府应尽可能地增加周边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收益预期,建立并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达成共识,重视东盟国内的政治舆论,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杠杆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国内研究很少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角度来进行.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先对经济冲击相关性及其与货币一体化的关系进行阐述,再对现在研究经济冲击相关性最常用的向量自回归方法(VAR)进行介绍,然后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冲击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是东亚地区具有较弱的经济冲击相关性,暂不宜全面实行整体货币一体化,但可以考虑先在一些子区域内进行,并据此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