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9):《中国就业》-6-8,17
在今年的亚洲就业论坛上,对“亚洲体面劳动十年”计划(2006——2015)可持续增长和工作进行了展望。论坛特别提出了《将非正规性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文件,认为“在此期间作出一致、可持续的努力以在所有亚洲国家实现体面劳动。国家行动的优先重点是在非正规经济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创造体面劳动机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体面劳动     
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就业论坛,主题是“增长、就业和体面劳动”。“体面劳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3,(3):4-4
2月21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讲话中强调,要把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毫不动摇地摆在全系统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会上,尹蔚民首先肯定了去年就业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2012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角色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  相似文献   

4.
尹蔚民提出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拓展,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切实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努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5.
信息荟萃     
尹蔚民:加快完善社保制度推进工资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社工作会议上指出,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人社部确定2013年实现城镇新增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7,(9):4-5
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亚洲就业论坛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增长、就业和体面劳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13日开幕式并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亚洲各国扩大共识、分享经验、加强合作,为实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体面劳动的良性互动而共同努力。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中国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主持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志 《中国就业》2011,(3):16-17
"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就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也会有新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中国就业》杂志将从本期开始,特辟"就业新概念"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对充分就业、就业优先、体面劳动、绿色就业等就业新概念进行权威性、专业性的诠释,一方面,使读者更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新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使就业的宣传内容进一步深化,为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帮助。本期刊登的"积极就业政策"是栏目的开篇稿件,下一期将刊登"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统筹处理好维护劳动者就业权利与维护劳动者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的关系,通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实现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的统一。体面就业是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2001年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其涵义对劳动者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获得一个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技能和得到尊重的职位。目前体面就业的精神内涵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权威发布     
《人力资源》2013,(8):6
人社部: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背景下继续增加就业规模,特别要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他表示,解决好就业问题,前提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三个方面。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0.
蔡昉 《中国就业》2017,(4):10-12
2016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1314万人,已连续5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200万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并把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我国首次发布劳动保障蓝皮书,该书是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推出。蓝皮书对当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现状、取得的发展成就作了详细介绍,提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并预测了未来走势。蓝皮书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企业工资分配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系统总结了2013年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12,(1):6-9
2011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强调: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回顾过去的"十一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共中央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五年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后,欧盟委员会为促进欧盟经济的发展,提出《欧盟2020年战略》,以达到欧盟社会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的目的。本文首先描述了发展服务业与欧盟社会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发展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提高劳动者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欧盟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最后探讨了欧盟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落实二十大关于实施就业优选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飞速进步催生的用人需求与重点群体职业能力的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体面劳动     
《中国就业》2011,(6):12-13
“体面劳动”的概念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合作伙伴——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共同提出的,三方达成了一个国际共识,即富有成效的就业和“体面劳动”是实现公平的全球化和减少贫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不仅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体就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五一"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我国政府提出"体面劳动",旨在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进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体面劳动缺失的劳动者。由于社会性别定位、家庭角色分工、自身素质限制和外出就业心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农民工相对于男性,其体面劳动的状况更加严峻。本文以女性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权利、就业平等、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四个实现"体面劳动"的战略目标,对女性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现状进行评析;应用probit模型分析女性农民工体面劳动的障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女性农民工体面劳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一如既往关注充分就业改革的同时,促进体面劳动的一个内容是更多地关注劳动者的社会权利、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问题。去年“五一”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3,(2):4-6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