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和鲁迅戏剧化散文《过客》中的过客在生存背景、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折射出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却又大相径庭。《等待戈多》荒诞的背后,深刻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表现了人在荒诞世界里束手无策的悲哀和绝望。从某种程度上看,《过客》更多的是鲁迅自我处境的形象写照,甚至可以说是自画像,过客是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2.
《登高》表现的两类意象是由诗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即表现生存状态中的生命感受。这种结构关系正是由诗人的情感结构决定的。诗人“登高”时感受到的,就是他一生坎坷、风烛残年生存状态中的一种飘零感、孤独感、凄凉感、无所归依感,甚至是绝望感。而把这两种感受转化成诗的意象表现出来,就自然成了两种意象,而两种意象之间自然也就构成了一种因果性的内在结构关系。从生存状态和生命感受的因果关系中解释《登高》的意象意义,既可以在整体结构中解释每一联诗句的意义,又可以在结构关系中解释每一个意象的意义。这种结构、关系、整体的解释就超越了那种一句一句累加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其其格看似小说中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物,但她的出现使古歌《钢嘎哈拉》开始了变奏,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激烈冲突也围绕她展开,她以弱小的身材、忧郁的眼光同时向两种文化的弊端发出无声的抨击,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对生命、对两种文化重新做出深入的思索。文章解析了张承志是如何借助这个人物一步步展现小说思想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依照的是庄子本人留世的有限的著作文本,经过作者多年来的潜心钻研和知识积累,采用层层召唤、诱读深入的召唤式结构,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由结构的创新实现了在传记文学审美创造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20世纪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通过怪诞的手法、非现实的人物,成功地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善与恶、现实与理想的哲学探索。本文以小说的多重时空观入手,把魔鬼般的神奇世界、历史上的耶路撒冷和莫斯科存在的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然后从作品中挖掘存在的协奏曲与变奏曲的结构诗学意义,在此试图揭示出作者所要体现的灵魂拯救和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6.
《英国病人》是一部叙述历史和人的寓言式的影片。通过四个经受战争创伤需要拯救的人的治疗与被治,诗意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影片成功地改编于同名小说,融战争、爱情、侦探、史诗于一体,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极具可看性。  相似文献   

7.
《檀香刑》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情节本身也并不是此小说所要竭力讲述的内容。在这个寓言里,人及与人有关的物都具有一种文化符号意义,这些意义互相交织与自相消解,体现了作家对中国传统的士文化与侠文化的反思,最终指向的是作家对人性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求学求生的艰难历程。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主人公"无形人"追寻自我和文化身份认同这一主题,探究美国黑人"无形"的成因以及摆脱"无形"状态,找回自我并认同黑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与《荒原》在神话结构的运用中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因素,即神话预言结构的使用,警幻仙姑和索梭斯特里斯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两部作品神话预言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这一相似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神话预言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母爱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一贯主题。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中,赛丝对宠儿的疯狂而扭曲的母爱,让人震撼,无法释怀。在其2008年出版的最新力作《慈悲》中,她再次成功塑造了一位崇高伟大却没有名字的黑人母亲形象。她们代表着千千万万的黑人母亲,通过对比莫里森的这两部作品,可以洞见扭曲社会制度下的扭曲人性和扭曲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1.
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已有的研究更倾向于在词汇或句子层面上进行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鲜有小说层面上的研究。本文以《喜福会》为例,从小说语篇这一宏观层面对隐喻的衔接与连贯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拓展文学语篇研究的领域,丰富对隐喻的理解,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代表作,小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助多种意象来表达情感。其中"房子"这一意象贯穿小说的始末,它的内涵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的发展变化:从种族歧视、不平等到对女性的羁绊,从父权的压迫到女性自由的港湾。以房子为载体,桑德拉·西斯内罗斯表达了对种族、性别和女性身份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突破客观时间的束缚,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及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勾勒出一幅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本文结合当代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不同特点和命运进行分析,探讨康普生太太、凯蒂、昆汀小姐和迪尔希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出南方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偏见与侵害,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的顺从、压抑、反抗、堕落及勇于面对等各种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特别是古诗的翻译,已成译界内的重大课题。文章拟就《枫桥夜泊》两种译文的比较,说明在诗译中必须坚持结构重建、意念重构和美学观照,才能做到翻译作品的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成为原作的完美"映象"。  相似文献   

15.
16.
王志强、熊海芳和康书隆撰写的《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效果:基于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是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策划的产业组织与规制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基于产业组织研究中经  相似文献   

17.
在内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为推动福建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省制定了"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但该发展目标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过分注重GDP、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指标,忽视人均指标与结构指标等。为此,对福建省"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构想。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验证《反垄断法》通过改变市场集中度影响上市公司经济绩效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命题。运用行业面板数据方法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反垄断法》提案和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集中度或市场集中的加剧程度;市场集中度与公司经济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反垄断法》通过改变市场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绩效,起初并未显示出具有促进公司绩效的效果,但有理由相信,其效果将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19.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20.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爱尔兰文学奇才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之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主人公道林·格雷在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交织中挣扎,内心的恶之花经历了从萌发到绽放再到凋谢的过程。随着生命中爱情与友情的丧失,道林·格雷的人生一步步走向了堕落的深渊,最终只能以死亡的方式寻找灵魂的净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