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彭劲松 《重庆经济》2005,(2):23-25,29
城市空间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背景下的产物。广义上讲,城市空间包括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两部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城市地表空间与城市功能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布局混乱、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大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渐增大;城市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但进一步上升的速度缓慢;城市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迹象逐步显现;城市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减小。另外,本文在研究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存在着不同的高估或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的城市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城市化水平显著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力地支持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支持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东部相互带动,中、西部相互竞争的现象。最后,本文认为,城市化不仅实现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也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而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同时纳入效率研究框架中,运用SBM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2006—2013年14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了TFP增长的动态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存在效率改进空间;当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时,城市绿色TFP较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在生产效率的核算中,如果忽略资源环境因素的刚性约束,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效率被高估,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会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5.
扬起龙头:大城市应有大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产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的过程,是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过程。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并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煤炭资源对城市化的尾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均资本、煤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计算出最优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半对数关系,推导出煤炭资源约束对城市化的尾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要减小煤炭资源对城市化的尾效,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污染,减小煤炭资源和污染的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柯贞  郭蓓 《北方经济》2010,(19):54-56
一、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思考越来越多.2009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6.59%,城市规模的空前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城市人居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经济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婷 《上海经济研究》2014,(2):32-40,50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城市化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本文选取战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19个国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但城市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二者呈现弱正相关,相互解释程度极低。本文认为单纯将城市化作为政策工具用以推动经济增长,很难实现。一者,借鉴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经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城市化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风险极大;二者,发达国家往往收入差距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城市化更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最后,给出我国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城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管理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城市化进程。据有关资料,城市化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将增长1.4%;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仅新增住宅消费就可带动增加投资650亿元。因此,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完全符合先进  相似文献   

11.
空间依赖是广东市域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SDM模型,利用广东市域2005-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趋势,并以"块状"实现整体快速增长或缓慢增长的特征;2从空间依赖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3实证分析表明:实物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公路里程数以及贸易开放度均对本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而城市化水平不仅能够显著的促进本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正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2.
谢守红  罗燕 《中国经贸》2009,(22):76-77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文章从经济增长和产业演进、开发区建设、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小城镇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探讨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地,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化将进一步加强;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污水泛滥、处理率低,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监管的架构重建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用事业的供求矛盾日趋明显。过去十几年进行的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为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充分和牢靠的承载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政府财政预算软约束、企业利益与公共目标冲突等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对监管架构和制度安排进行重新考量。本文建议建立隶属人大的城市公用事业规划与监管中心、建设第三方规划与监管支持体系和引入管理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城市化成就的经验 我国台湾创造世人瞻目的城市化成就,其城市化经验颇为宝贵.有关研究认为,其基本经验可归纳为: 1.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过程步调一致才能加速城市化过程 我国台湾缺乏现代工业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只有丰富的劳动力(50年人口增长2.5倍).因没有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故像祖国大陆那样城市化不足(与工业化相比)的现象并没有发生,乡村人口被快速而稳定地转变成城市人口.与许多第三世界城市不同,如埃及的开罗、印度的加尔各答,台湾省的城市没有出现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剩、失业率高、城市贫民窟等社会问题.大量的人口增加不仅没有成为城市包袱,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台湾根据自己的经济与资源条件,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工业就业率的增长大大快于人口增长率,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的第二、三产业.70年代以后,我国台湾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升级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由此可见,灵活而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蔡霞 《发展》2015,(1):92-94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穷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由于缺乏引导要素流动的制度创新,甘肃省城市化发展仍面临城市体系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大、贫困人口多等挑战。因此,甘肃省要坚持以两手结合、三化同步、多元形态的新型城市化带动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扩展空间MRW模型的框架下基础考虑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放弃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假设,将其内生化,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另外强调了技术在空间上的扩散,经济集聚等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建立的扩展的RWM理论模型认为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相邻地区的加权储蓄率加权人口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参数和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空间依赖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增长行为的非线性.研究发现,空间依赖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初始收入水平和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非线性特征随周边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变化而变化,揭示出城市密集区具有投资效率高、人口吸纳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如何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书推荐     
作为一个转型和发展中的大国经济,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演进以及制度变迁的深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值得关注。经济转型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空间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演进又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的转变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