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适度性揭示了金融深度、经济增长与宏观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深度是与国家经济增长呈现相关性关系而并非线性关系,甚至会随国家经济增长过程呈现负相关性。本文从金融可能性边界视角及其理论进行了各国金融发展水平适度性的跨国比较研究,希望从全球范围不同国家的主要金融部门指标变化来深度探析全球金融发展的适度性格局。  相似文献   

2.
《商》2016,(6):205-206
对金融发展适度性的理论进程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与介绍,重点引入了金融发展可能性边界的概念。利用Thorsten Beck et al.(2014)模型,估计出中高收入水平国家的金融可能性边界,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以银行提供的私人信贷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为例,对其适度性进行了判断,结果发现银行提供的私人信贷水平处于过度状态,但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金融成熟度的涵义,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状态,从区域金融的视角,对安徽金融成熟度的研究。本文从金融成熟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和效率特征三个方面来描述安徽金融成熟现状,研究表明安徽金融成熟度低于其他省市,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安徽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适时调整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豪 《商》2012,(13):111-111
分析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差异,才能准确的找出金融发展的量度问题。两件事情:首先,金融发展的措施往往是衡量金融中介机构,而忽视了金融市场产生的差异,没有考虑财务风险因素有关金融发展指标。此外,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来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通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建立金融分析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工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逐渐被关注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激烈的金融竞争,如何在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作用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工程的本质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运用金融工程相关技术的建议和措施,来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大部分学者支持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但是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在金融不发达时期,金融发展反而阻碍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到更深层次,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出发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而行业的发展又不断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发展对行业增长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中,受经济基础的影响,金融发展分别出现不同的特征,而且从整体上看金融发展的效果并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将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与现阶段的金融发展相结合,通过将普惠引入发展模式来带动现阶段金融的发展。文章从普惠金融着手,针对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及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从金融技术的概念出发,介绍了金融创新对金融技术进步的作用,并阐述了金融技术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及金融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这些都可以通过金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最后,本文对我国金融技术进步缓慢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39)
科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流于提出政策建议的表层形式;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则较少。本文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一个创新视角,利用科技金融优势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并提出较为全面、可行的新金融支持模式。科技金融构建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有效连接机制,以弥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在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金融市场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探讨湖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可以帮助湖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得到改善,提高湖北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由于湖北省在金融产业这一点上的发展水平还是不够发达,所以湖北省的科技金融结合会因为金融不发达这一点上受到影响。因此,从战略角度上来考虑,湖北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需要从最根本的问题上抓起,只有将基础打牢,通过高质量来进行科技与金融资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段登辉 《商》2013,(10):117-117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在国内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引入金融,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周小川。2004年12月2日,周小川在“经济学50人论坛”上做了“影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演讲中,正式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他强调应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之后又有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与金融生态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研究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它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要求越来越精确,数学方法以其精确和严密性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教理语言,具有了理论上的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种进步.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务件下的决策,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消费导刊》2013,(8):50-52
本文从白钦先教授的发展金融学视角去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体而言,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即发展金融学本市场的政学研究的归市场制度问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姿金融学研究的主体,金融效率是发展金融妥推进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解决资本市场制度问题的瓶颈对策,及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本研究结合青海省2015-2020年的统计资料来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从国内生产总值、三次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来衡量青海省普惠金融在经济中的发展现状;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及其贷款余额、财政厅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来衡量青海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得出结论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速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晓峰 《商业时代》2012,(8):106-107
大量学者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高低来研究其适度性问题,而探讨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不多,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出发,利用我国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金融业中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而银行的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生命源泉,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金融创新的含义和条件入手,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但是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民间金融一直在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特殊时期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民间金融往往不被法律认可,因袭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被忽略。本文基于民间金融发展视角,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体系进行研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对传统金融模式和业务的创新和变革,其从概念提出至今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有关研究也在迅速积累,而从本质上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对互联网金融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技术的变革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组织的影响会使得对互联网金融特征这一基础命题的把握变得困难,而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和总结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则能化解这种困难,从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金融六大基本功能的角度来描述和归纳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将具备稳定和效率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现存的文献研究主要侧重于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其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因此,试图探索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更适合于现实的经济问题和政策实施.文章试图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并以金融功能的视角,从资本积累、资本配置以及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三个方面来解读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白钦先  郭纲 《财贸经济》2000,(10):21-26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自1994年基本实现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分立以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地位的阐述,来解析我国当前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